3名臺胞上榜 廈門公佈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6名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6-15 10:45:55 | 來源: 廈門網 |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陳 冬 張覺尹)昨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又一次成為熱詞。
近日,廈門市文旅局公佈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66名,至此,廈門共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7名,其中,國家級13名、省級51名、市級113名。
新公佈的66人裏,有3名臺胞引人關注,他們是蔡金安(詩詞閩南方言吟誦)、卓聖翔(南音)和吳騰達(廈金宋江陣)。這是在廈臺胞首次參評廈門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廈門落實在廈臺胞享受同等公共文化待遇政策的一個實質性舉措。
在《關於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惠臺措施以及《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髮展辦法》中,都明確指出,支持引進台灣地區閩南文化相關人才,促進兩岸攜手共同傳承閩南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和法規,讓長期在廈門傳承閩南文化的臺胞看到了閩南文化發展的無限可能。
本期讓我們認識這3位臺胞,聽聽他們的非遺故事。
卓聖翔:南音與他相伴終身
卓聖翔
今年75歲的卓聖翔,最近經常在廈門、泉州兩地奔波。原來,在泉州,卓聖翔正為“世界非遺南音曲庫”錄音項目的錄製工作而忙碌。
除了錄音,卓聖翔手上還有《福建南音全集》叢書的寫作出版任務,這套叢書共10本,包括與台灣羅純禎合作的《琵琶為伴且徐行——卓老師充滿傳奇色彩的南音之路》等7本,與其他南音弦友合作的《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等3本。筆耕不輟的卓聖翔表示,希望10本能在今年年底前寫完,為南音藝術的傳承提供他畢生積累下來的心得與體會。
卓聖翔生於南安縣(現南安市),9歲時,他隨堂兄來到廈門“集安堂”“錦華閣”,向兩位老師學藝,一位是南音一代宗師紀經畝先生,另一位是人稱“厚仙”和“南管先生”的白厚先生。從香港到菲律賓再到台灣,卓聖翔一直沒有放棄南音的學習,藝術成就聞名遐邇,被譽為“琵琶聖手”,後來,卓聖翔在台灣創辦了串門南樂團,也曾在高雄市幾所中小學校開設青少年南音興趣班。
1990年初,卓聖翔與大陸的南音同仁維持著密切交流與合作,組織台灣當地的南樂團來到閩南地區巡演。2004年12月,卓聖翔受邀擔任福建南音網藝術指導,建設南音曲庫、錄製教學視頻,此後多年間,他與廈門各大南音協會有往來,策劃了多場兩岸南音交流活動。
如今,卓聖翔還是翔安歐厝“南音泥土計劃”的傳習老師之一。當時為了給居民上課,卓聖翔特地提前留出一年的時間在大陸,跑遍新店鎮調研摸底了一番,最後才制訂了完整的教學計劃,並於每週六和週日,帶著兩位老師一起在澳頭超曠美術館開班培訓。培訓班分上下午,上午面對未成年人,下午針對成年人。
蔡金安: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蔡金安
台灣安平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蔡金安被稱為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十多年來,他無數次往返廈門與台灣,把唐詩宋詞優美的文字與閩南語動聽的旋律相結合,在兩岸間推廣閩南語。
今年年初,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蔡金安無法像往常一樣自由往返兩岸,但他在台灣仍堅持用“蔡氏吟誦法”錄製古詩詞,蔡金安説,他計劃錄製2200首詩詞曲,用閩南方言為載體,發揚傳承中華文化。
蔡金安在大學裏讀的是歷史,曾是一名老師,後來辭職創業,開辦一間出版社,出版文學叢書及小學與中學學生的輔助教材。一次偶然機會,他接觸到了由台灣閩南語學者推動的閩南語文學營,深受閩南語豐富的音階、優美的語言所感染。自此,他一頭“鑽”了進去,開始大力推廣閩南語,出版教科書、文學書籍、雜誌,並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
“在台灣,閩南語真正走進了課堂,成為學生的選修課,而在大陸,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語逐漸式微,出現鄉音難覓的囧狀。”2007年,蔡金安開始到廈門等地推廣閩南語,他先是創作了500多首閩南語兒歌,後來又收集了唐詩300首,依平仄、押韻等進行編曲,創造出在兩岸頗有名氣的“蔡氏吟誦法”。
2008年,在蔡金安不斷奔走和牽線搭橋下,首屆由兩岸合辦的廈門市閩南文化夏令營開營,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輪番上陣授課。
在蔡金安看來,閩南語是閩南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接下來他還將深入閩南其他地區繼續傳播閩南語,與當地閩南文化學者多交流、學習,共同推動閩南語走進課堂。
吳騰達:將閩臺宋江陣文化發揚光大
吳騰達
位於翔安的閩臺宋江陣博物館,是全國首個專注宋江陣文化的博物館,2015年開館。來自台灣的吳騰達,就是當時參與規劃該博物館的設計者之一。他説,是這裡良好的文化環境,吸引他前來尋根溯源,將閩臺宋江陣文化發揚光大。
時間回到2009年。當時,吳騰達來廈門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認識了翔安區宋江陣文化研究會會長林良菽,並應邀到翔安參觀宋江陣表演。“宋江陣是從大陸傳到台灣的,大陸的宋江陣比較注重武術的動作,而在台灣,宋江陣逐漸發展出更加豐富的儀式和陣法。”吳騰達説,他希望把這些改良帶回大陸,為這項古老的文化增添更多神韻。
除了把台灣的宋江陣帶進來,吳騰達也不遺餘力地讓大陸的陣頭文化走出去,2010年起,吳騰達定期邀請翔安宋江陣隊伍赴台灣參加兩岸宋江陣交流大會。“2010年是第一次大陸的宋江陣到台灣表演,當時建議表演者畫上特殊的臉譜、穿著戲服進行表演,這在台灣是比較少見的,特別吸引台灣觀眾。”
台灣的陣頭文化發展繁盛,海峽的另一邊,宋江陣也正在它的故鄉重新萌芽,讓吳騰達欣慰的是,宋江陣的成員不僅有老人,更有許多年輕人也抱著極大熱情參與其中。吳騰達説,宋江陣不只是一種陣頭形式,更是聯結兩岸的文化紐帶,希望透過兩岸宋江陣的交流,讓彼此之間感情更好,並且可以繼續發展下去,甚至走向全世界。
相關新聞
- 2020-06-15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 2020-06-15當非遺遇上夜市,“讓非遺觸手可及”
- 2020-06-15非遺日頤和園真的戀上了京劇
- 2020-06-15來!我們一起“雲遊非遺”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