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美丨“藏東糧倉”的致富“新玩意兒”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9-10 11:48:02 | 來源: 新華社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洛隆縣一直以來都是西藏的糧食主産區之一,這使得洛隆擁有了“藏東糧倉”的美譽。

但在過去,傳統的手工作坊只能製作糌粑(青稞粉),一天的産量僅有200多斤。隨著時代的發展,單一的生産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更難以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

為了解決這一困難,更好地利用青稞資源,2006年洛隆縣成立了洛宗特色産品開發公司。公司成立後,隨著流水線被引入,這裡的糌粑日産量已達到5000—8000斤。

隨著生産技術的進步,“藏東糧倉”已不再只出産青稞和糌粑。通過對青稞進行深加工,青稞掛麵、青稞餅乾等産品已經成熟,青稞的附加值逐步提高。


2018年,洛隆縣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洛隆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185元。曾經的“藏東糧倉”,如今正通過一個又一個新玩意兒,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相關新聞
- 2020-09-02雪域高原之上,這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模樣
- 2020-08-28在勒門巴民族鄉,真實的邊境生活是這樣子的
- 2020-08-27巴松措景區:旅遊促就業,暢想新生活
- 2020-09-02西藏 扎西德勒!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