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青共赴“五年”之約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3月11日消息(記者熊燁 逸舟 楊娜)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連日來,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呼籲台灣各界,尤其是台灣青年,要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歷史機遇,在兩岸融合發展中追夢、築夢、圓夢。

 

“十四五”規劃對於台灣意味著什麼?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陳軍的答案是“機會”。陳軍表示,台灣的半導體、電子製造業、精密儀器、生態農業、精品民宿都很有特色,在“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是非常有天地的,“關鍵看能不能抓住機會。”

 

對於來自台灣嘉義的林智遠而言,機會是從“北港”這個地名開始的。2015年,林智遠和父母到福建平潭旅遊時發現那裏也有一個地方叫“北港”,與距離他台灣家鄉不遠處的“北港”同名。村民溫暖的笑容讓林智遠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他決定留下來與當地村民一起,一磚一瓦地將島上的石頭屋改建成民宿。這一待就是“五年”。在他的帶領下,五年裏,三十多位台灣青年紮根北港創業。

 

如今,林智遠在北港已有了兩間民宿,下一個“五年”,林智遠想搭乘“十四五”的快車,與小夥們一起開啟鄉村振興之路。“今年開始,我們的計劃就是等團隊能夠穩定之後,有機會服務更多的村莊。”林智遠説,他希望讓台灣的朋友們知道,臺胞在大陸鄉村振興這方面有很大的參與機會。

 

與林智遠稍有不同,來自台灣苗栗的陳伯叡13歲起就開始大陸求學,最後把工作地點也定在了大陸。現在,他不僅以醫生的身份在福建福州就業安家,還為在大陸各地的台灣青年提供諮詢和就醫服務。 “我現在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服務台胞,要讓已經來大陸的這些台灣同胞們安心留下來,讓他們發展得好。” 陳伯叡説。

 

為了讓台灣同胞安心創業,大陸各地持續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營造更好的生活發展環境。在這方面,與台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先試先行,走在前列。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臺聯會副會長梁志強表示,近年來,福建致力打造“臺胞登陸第一家園”,各個地方政府的市民服務中心專門成立了臺胞的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臺胞去辦事情,跟自己家鄉一樣便利。”

 

“十四五”規劃提出,大陸方面將完善臺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讓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參加全國兩會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未來五年,臺胞應積極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共同拓展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空間。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台灣廣大的青年來講,要在大陸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成就,必定要更好地融入到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當中來。反過來講,台灣青年在大陸不斷拓展新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實際上也是進一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過程。(部分素材由全國臺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