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護起來”到“活起來”(新語)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6-10 10:35:51 | 來源: 人民日報 |
願更多非遺從“護起來”到“活起來”,在與生活密切交織中展現新的魅力,綻放新的光彩
00後女生12天做出紅樓夢同款金鳳絨花,糖畫技藝傳人復刻三星堆金面具,手藝人用易拉罐還原成都銀花絲古典頭飾……最近,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身影出現在不少年輕人拍攝的視頻中,精妙絕倫的技藝打動人心,也為非遺在當下如何更好傳承與發展帶來啟迪。
非遺的活力,體現在豐富的感染力。非遺的模樣如此之多,具體到門類更加多彩,有惠和影雕、綠茶製作等指尖上的非遺,有花鼓戲、格薩(斯)爾説唱等歌聲中的非遺,有唐昌布鞋、徐州香包等穿戴裏的非遺,也有羌年、送王船等集體實踐承載的非遺。非遺是經受歷史鍛造的技藝和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和體現,持續給我們當下的生活以寶貴的滋養。今年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法頒布實施10週年,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出臺非遺保護條例,傳承體系不斷完善,保護理念愈發深入人心。
非遺的活力,體現在充沛的創造力。人們常説,守護好非遺就是留住傳統。拍攝影像記錄非遺之美、與手藝人跨界合作、以志願者的身份體驗非遺……越來越多愛上非遺的年輕人,把悠久漫長的歷史、優美動聽的故事,以時尚的語態講述出來。比如,廣東粵劇院等院團與直播平臺合作,以直播等新形式為非遺傳播注入活力。近日發佈的《“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明確:“推動非遺在人民群眾的當代實踐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非遺生命力。”
非遺的活力,還體現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力。近年來,各地出臺了不少幫扶舉措,面向邊遠地區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讓手藝人也能進高校深造,提升專業度和拓展視野;超過2000家各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分佈各地,帶動數十萬人就業增收。“學了手藝、富了口袋、甜了日子”,非遺保護傳承的主體從個體匯聚成群體。
願更多非遺從“護起來”到“活起來”,在與生活密切交織中展現新的魅力,綻放新的光彩。
相關新聞
- 2021-03-22兩岸“雲端”話清明 冀攜手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 2021-02-20吳歌唱響在新時代的春天裏
- 2021-02-20展現龍燈彩扎工藝魅力
- 2021-02-09眉山非遺:竹編賣出“黃金價”
新聞推薦
-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2024-11-06
- 兩岸青年:互學互鑒 相交相知2024-11-06
- “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69名港澳臺“小葉子”組團上崗!2024-11-06
- 珠海航展即將開幕,台灣島內高度關注2024-11-06
- 中新網評:《中國人》擊碎了他們的“玻璃心”2024-11-06
- 明代畫家唐寅“琴士圖”亮相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