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對比兩岸疫情後改變:大陸快篩找解方,台灣鬧疫苗荒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8-09 16:08:2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佈,島內新增7例新冠確診病例,另新增3例死亡,累計死亡809人,本地死亡人數則突破800人大關,為801例。《中國時報》今日發文對比武漢和台灣應對疫情措施,感嘆“大陸快篩找解方,台灣鬧疫苗荒”。
文章指出,2020年1月到4月,武漢封城76天;2021年5月到7月,台灣三級警戒69天;從醫療面來看,台灣降級後沒太大改變,“疫苗荒”才要開始;相較之下,武漢卻研發出至少5款快篩試劑、著手5個技術路線的疫苗,以及方艙醫院和“兩山”醫院。
文章分析稱,PCR核酸檢測有費時、費工及費錢等缺點,大陸去年年初著手研發快篩試劑,去年3月中旬至少5個單位推出快篩試劑。反觀台灣因不接受普篩,一開始並不重視研發快篩試劑,不少島內廠商只好向海外市場發展;直到本地疫情爆發,指揮中心終於接受廣篩。
其次,去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大陸就決定兵分五路研發5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從最傳統的滅活疫苗(科興、國藥疫苗為代表),到腺病毒疫苗(例如英國AZ)、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例如台灣高端、聯亞),以及最新技術mRNA疫苗(例如BNT和莫德納),每條技術路線都有1到3個團隊日以繼夜投入研發。除研製藥物和疫苗,大陸還用幹細胞療法,或用康復者的血漿治療患者等,窮盡一切可能拯救新冠患者。
文章指出,大陸很早就注意輕重症分流,武漢封城期間,13間收輕症的方艙醫院、2間收重症的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應運而生。其中方艙醫院是用大型展覽場館改建而成,“兩山”醫院更從畫好草圖到交付使用僅花10天。但台灣仍用醫療現有床數支應,頂多急診室外搭棚子,不少輕症病患被迫居家隔離,或因“快樂缺氧”未及時送院死亡,最後只能北病南送。
文章最後表示,從方艙到“兩山”,大陸不是蓋好醫院就完事,還留下改建指引、工作手冊,詳盡到連醫務人員進艙、出艙都有穿衣、脫衣指引,讓全球“抄答案”,後續歐美疫情竄起時,都能看到方艙醫院的身影。(中國台灣網8月9日訊 李寧)
相關新聞
- 2021-08-03國産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株有用嗎?鐘南山:有效
- 2021-08-04國家衛健委: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17億劑次
- 2021-08-06“高端”不高端,用腳來投票
- 2021-08-04我們在廈門抗疫24時辰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