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穿越”海峽!87歲台灣老兵:疫情過後,先去廈門看弟弟

春節將至,對於定居廈門的85歲弟弟高秉濤,台灣87歲老兵高秉涵很是牽掛。他期盼疫情過後,早日來廈門與弟弟見面,牽手同回山東菏澤老家。

 

“老兵有個口頭禪,就是活著已做遊子,死後不做遊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高秉涵日前表示,兩岸都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兵,思念家鄉。

 

高秉涵提起,菏澤現在已經有了機場,他的弟弟定居在廈門,疫情過後、適合回家鄉的時候,他要先去廈門看弟弟,然後從廈門坐飛機到菏澤。高秉涵也希望,能夠早日從台北轉機到自己的家鄉。

 

高秉涵1935年出生於山東菏澤,13歲隨老鄉前往台灣。1991年,時年56歲的高秉涵受老鄉的臨終囑託,首次將台灣老兵骨灰帶回家鄉安葬。此後,高秉涵堅持20多年義務尋親,將100多位台灣老兵的骨灰帶回家鄉,他也因此當選201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據新華網早前報道,1992年,高秉涵抱著第一位老兵王士祥的骨灰“回家”。1995年,200多名當年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來而來的人組成了“菏澤旅臺同鄉會”。高秉涵因為赴臺時年齡最小,在會裏也最年輕,被推選為會長。老兵們對高秉涵的囑託就是:“你現在不能死,一定要等我們死了,把我們‘送回家’後才能死。”從那一回開始,抱老兵骨灰“回家”就成了高秉涵的使命。

 

高秉涵不僅送老兵骨灰回家,每年清明或中秋還陪在世的同鄉一道返回大陸故鄉。“我答應過他們,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回家,我就陪著他們一起回去。”高秉涵説,“我抱著那一壇又一壇的,不是老兵的遺骨,而是滿滿的鄉愁。就讓我們這一代人的鄉愁把海峽填滿吧,讓以後回家的人路不再遙遠。”

 

2021年,新華社《國家相冊》推出《歸來喲,歸來》微紀錄片,高秉涵就是主人公之一。微紀錄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是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裏裡長劉德文。因為多年前一位老人臨終前的一句話,“裡長,能不能幫我把骨灰送回家”,劉德文從此一次次背上沉重的骨灰壇,自費前往大陸各地,將一個個漂泊的魂靈送回生命的原點。

 

高秉涵和劉德文,一位是20世紀40年代末來臺的“外省人”,一位是家族遷臺已好幾代的“本省人”。他們起初都是接受相熟者託付,而後陌生人慕名而來,他們都義無反顧接下使命。看到《歸來喲,歸來》,他們回復新華社記者的話竟也是同樣的意思:希望疫情儘快過去,還有骨灰等著要送回大陸。

 

海峽潮聲陣陣,歷史巨流奔涌,骨肉親情聯結著兩岸同胞,割不斷、拆不散。高秉涵和劉德文還有一份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親人離散的悲劇不要重演,後代子孫再不要受動蕩飄零的人生苦楚。

 

澎湃新聞記者 鐘煜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