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律師大陸執業“有壁”麼?惠臺政策打開了大門

臺籍律師大陸執業“有壁”麼?惠臺政策打開了大門

 

廈門臺籍律師取得執業資格。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台灣青年如何融入大陸,開展職業生涯?通過大陸的執業考試,也是一個重要途徑之一。

 

那麼現在臺籍律師,從在大陸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到赴大陸律師執業,同本地律師相比,是否“有壁”呢?臺籍律師程薇霖表示,對於想要在大陸報考執業律師的台灣同胞來説,“就是要善用大陸惠臺政策”。

 

近年來,祖國大陸十分重視對國家法律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國家司法部提出到2025年,全國執業律師將達到75萬名,近兩年來,法考全國通過率提高了2~3%。因而,對於台灣同胞來説,備考司法考試、領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是他們融入大陸展開職業生涯,十分可貴的一個人生機會。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大陸司法考試開放台灣同胞報考以來,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台灣法律人才赴大陸參加司法考試。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當中在擴大參與司法工作,推動兩岸司法交流方面,進一步明確依法保障獲得大陸律師執業證書的台灣居民的執業權利,鼓勵其在人民法院參與律師調解等工作,增加臺胞律師的執業保障。

 

祖國大陸陸續出臺的相關惠臺政策,為臺籍律師大陸執業打開了大門。

 

以程薇霖為例,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畢業後,2020年通過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現在便就職于一家北京律師事務所。她以個人經驗“現身説法”,自己身邊許多在台灣就讀的法律系學生,都順利在大陸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並從業于大陸法律行業。

 

對於備考司法考試,她建議台灣青年不要盲目跟風,視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資源和方法。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晉律師勢必要渡過前幾年積累期的不易,這需要堅定的職業意志和信心。“大陸涉臺法律業務雖然目前還處於發展期,相信未來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雖然兩岸的法律法規有所不同,但許多規定背後的法律原則和法律原理是相近或者相同的。”北京斐石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帥認為。

 

任帥曾赴臺就讀法律專業,他認為,臺籍學生如果有參加大陸法考的意願,首先應該結合自身情況來做一個短期的規劃,從結果導向出發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性地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職業資格。

 

那麼,對於已經在台灣和大陸都取得執業資格的“雙證”律師而言,職業側重點應該放在台灣還是大陸呢?

 

程薇霖表示,“雙證”律師可在執業過程中慢慢探索,隨著職業生涯的發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任帥則認為,台灣籍律師和陸生選擇涉臺業務自然會有相對的優勢,但職業規劃不應該“畫地為牢”。臺籍同胞和臺胞律師、陸生在兩岸業務往來過程中,在交流和溝通上能更顯親切,有其優勢。但無論選擇從事哪方面的業務,突出的專業能力,才是被客戶認可的先決條件。 (華夏經緯網2月28日訊: 記者 李昕)

 

【台灣居民參加大陸司法考試惠臺政策演進】

 

2008年司法部頒布《台灣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並在廈門市和深圳市專門為台灣居民設立集中考區,為台灣居民參加考試提供便利服務。

 

2010年,大陸方面允許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市試點設立代表處。

 

2017年5月,司法部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出臺了台灣律師事務所在大陸設立代表處的地域範圍;在大陸設立代表機構滿3年的台灣律師事務所可與大陸律師事務所聯營;三是允許五省律師事務所聘用台灣執業律師擔任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提供台灣地區法律諮詢服務,3項政策內容。

 

2018年,重新組建的司法部制定頒布《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實施辦法》,再次明確台灣地區居民可以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繼續實行台灣居民與大陸居民以同一方式、同一標準、同等條件參加考試的原則。

 

2018年9月舉辦了首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恰逢台灣居民參加這項考試10週年,台灣考生通過考試人數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

 

2019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提出了4方面36項司法惠臺措施,其中明確提出,要逐步擴大臺胞參與司法,為廣大臺胞投入國家法治建設創造更好的條件。【此資料由華夏經緯網整理】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