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2013年4月2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説,要把義務植樹深入持久開展下去。每逢春日,手植新綠,是不變的約定。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總書記在義務植樹現場強調了什麼?植樹10年,沉澱了哪些思考,傳遞了什麼信號?《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植樹點怎麼選?來自造林規劃

 

3月3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

 

這是十年來總書記第三次在大興區植樹,前兩次分別是2016年西紅門鎮、2020年舊宮鎮。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當天的植樹點位於大興新城城市休閒公園。(總臺央視記者劉岳、陸博第拍攝)

 

2015年,在植樹前夕審看活動方案時,習近平對方案調整作出明確指示,其中有一條是,“植樹點要在造林規劃中選,選群眾植樹的地方,不單獨安排。”

 

近年來,總書記去的植樹點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規劃改造用於綠化建設。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公園內的柳樹剛剛抽出新葉。(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比如,2015年朝陽區孫河鄉植樹點,就是由一座農貿市場改造為綠地。2019年通州區永順鎮植樹點,是把原有的化工廠拆遷騰退後用於綠化建設。今年的植樹點,則是由水庫灘塗地規劃為城市公園。

 

植樹點的“身份”之變,折射了十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之變。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北京大興區黃村鎮狼垡地區改造前後對比圖。(總臺央視記者賈林提供)

 

寄語“小樹苗”:不能忽視“勞”的作用

 

少年兒童,是祖國綠化事業的接續力量。十年來,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缺席外,少先隊員每年都會和習近平一起植綠。

 

總書記曾經專門囑咐,植樹時,“小學生不要全市選拔,就近組織幾個班參加,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孩子們天性活潑,邊植樹邊玩耍也沒關係,主要是培養熱愛勞動、美化環境的意識。”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當天的義務植樹現場。(總臺央視記者張宇、趙鵬拍攝)

 

面對祖國的“小樹苗”,習近平每一次都殷切寄語。2013年,他對孩子們説,身體是人生一切奮鬥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這是來自大興區第二小學的少先隊員楊天晴(女)和王慕涵(男)。(總臺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去年在植樹現場,總書記説,勤勞是人的基本素質,勉勵孩子們“既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又要做到身體強、意志強”。

 

今年,他再次叮囑少先隊員,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能忽視“勞”的作用,要從小培養勞動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一點一滴做起。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少先隊員們揮鍬鏟土。(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每一年植樹現場的叮囑,都飽含深意:像小樹一樣健康成長,才有望成為棟樑之才。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生態文明的種子,造林綠化事業才會後繼有人。

 

為什麼要久久為功?“奇跡”與“欠賬”並存

 

《時政新聞眼》了解到,目前,全國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森林蓄積量超175億立方米,這兩個指標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中國成為世界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這份卓著的綠色成績單,成于實幹。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説,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生態奇跡。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這是總書記當天種下的油松。(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樂見生態成績,也不能忽視生態欠賬。

 

總書記多次在植樹現場直指存在的問題:“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中國生態欠賬依然很大,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仍是一個需要下大氣力解決的問題”“中國林草資源總量不足、品質不高問題仍然突出”……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也要看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必須鍥而不捨、馳而不息。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植樹現場的鐵鍬。(總臺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在2015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説,我們必須強化綠色意識,加強生態恢復、生態保護。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他強調,現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歷史性時刻”“關鍵時期”,從這樣的表述中,人們不難讀懂任務之緊迫。

 

時不我待,行動起來!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重瓣榆葉梅。(總臺央視記者楊新禹拍攝)

 

實現“雙碳”目標:森林是一個“碳庫”

 

2020年9月,習近平向世界宣佈,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去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強調要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品質,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連翹。(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就像銀行存儲現金一樣,森林可以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存儲二氧化碳。目前,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92億噸。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説,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

 

認知不斷刷新,道路越走越寬。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白皮松。(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森林和草原將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發揮重要作用。今年1月24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鞏固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在這次植樹現場,他再次強調,要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品質,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也正是在這次植樹活動中,習近平提出“林草興則生態興”。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玉蘭。(總臺央視記者楊新禹拍攝)

 

再談“塞罕壩精神”:讓錦繡河山造福人民

 

2021年8月,習近平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面對百萬畝人工蒼翠林海,他稱讚林場職工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時隔半年多,在今年的義務植樹現場,總書記再談塞罕壩精神。他強調,要弘揚塞罕壩精神,繼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宣傳教育,科學、節儉、務實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塞罕壩林場。(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

 

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發揚中華民族愛樹植樹護樹好傳統,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號召大家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時政新聞眼丨連續第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號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習近平總書記連續10年揮鍬植樹,為首都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綠色,喚起了為祖國山河披綠裝的行動,也把綠色的種子播進心田,迎著春天生長。

 

 

△時政微紀錄丨十年——植樹這件事習近平始終親力親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