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火星找水”有新發現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5-13 16:10:53 | 來源: 新華社 |
中國科學家日前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數據,在地質年代較年輕的祝融號著陸區發現了水活動跡象,表明火星該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劉洋研究員團隊完成,相關成果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

(A)祝融號著陸點地貌圖。(B)祝融號巡視路線圖。(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同處於“宜居帶”的行星,火星是人類探尋地外生命的絕佳地點。火星是如何從溫暖濕潤變得寒冷乾燥的?火星的水環境演化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歷來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內容。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為火星北部低地烏托邦平原區域,位於年輕的亞馬遜紀地層上,30億年前至今的亞馬遜紀是火星地質年代幾個主要階段的末期。已有的研究認為,火星在亞馬遜紀時期氣候寒冷乾燥,液態水活動的範圍和程度極其有限。”劉洋介紹。
但此前的軌道遙感數據分析顯示,烏托邦平原曾經可能存在大量的揮發分,不過,受限于空間解析度和覆蓋率,並沒有在祝融號著陸區附近發現含水礦物,這為該地區水活動的性質帶來了諸多疑問。
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短波紅外光譜和導航地形相機數據幫助解決了這個難題。研究團隊利用這些數據發現了岩化的板狀硬殼層,其中富含含水硫酸鹽等礦物。據推斷,這些硬殼層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細作用蒸發結晶出的鹽類礦物,膠結了火星土壤後經岩化作用形成。

祝融號著陸區富含硫酸鹽的岩化硬殼形成過程示意圖。(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這一發現表明,亞馬遜紀時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認為的更加活躍,對理解火星的氣候環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劉洋説,同時也表明,祝融號著陸區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廣泛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來載人火星探測進行原位資源利用。
截至目前,祝融號火星車已在火星表面行駛1年,累計行駛近2千米,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科學探測數據。此次發現標誌著祝融號實現了國際上首次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張泉)
相關新聞
- 2022-05-06“祝融號”火星車準備越冬 環繞器持續開展環繞探測
- 2021-08-31“祝融號”的火星100天:狀態如何?繼續開展哪些任務?
- 2021-08-18我是祝融,要在火星留下中國“印記”!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