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山”環繞“兩盆”——新疆交通立體掃描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6-09 07:40:39 | 來源: 新華社 |
仲夏時節,祖國西北,從帕米爾高原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接連傳來好消息:全球首條環沙漠鐵路線補齊“最後一公里”;第三條貫通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建成;“雲端上的縣城”塔什庫爾幹,新疆首座高高原機場投運在即……
“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形,造就了新疆姿態萬千的壯美風光,但也一定程度制約了當地交通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天山南北交通立體提速,縱橫成網,新疆快步進入新時代高品質發展歷史進程。
這是2013年5月31日拍攝的新疆霍城縣境內的果子溝大橋。新華社發
告別“驢行緩進” 駛入“高速快進”
6月5日早上9點37分,一趟D8802次動車從烏魯木齊高鐵站駛出。不到3小時,列車抵達新疆“東大門”哈密。早上剛在烏魯木齊喝過奶茶,中午就能在哈密吃上羊肉燜餅。
“以前我們去哈密要坐一晚上的客車,現在太快了!”因工作需要時常往返烏魯木齊、哈密兩地的旅客常在欣説。
在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調車人員在檢查中歐班列,列車上裝載著出口國外的公交車(2021年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600多公里外,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大約每一個半小時,就有一輛中歐班列西出國門。這支貫穿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已成為全球産業鏈“大動脈”和疫情防控“生命線”。
這只是新疆交通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三山兩盆”之間,交通網絡越織越密。
自中歐(中亞)班列開行以來,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大口岸已累計通行進出境班列超過5萬列,帶動進出口貿易額顯著增長。其中,僅2020年、2021年,霍爾果斯口岸共計監管中歐班列11386列,與2018年和2019年相比,增長108.6%。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新疆交通建設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建設品質穩步提高的最好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十三五’期間,新疆交通固定資産投資額就超過之前60年的總和。”
這些年,新疆公路環繞並穿越準噶爾和塔裏木兩大盆地,形成東聯甘肅、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北達蒙古國的干支線公路交通網。
昭蘇—烏魯木齊航班從昭蘇天馬機場起飛(1月28日攝)。新華社發(李文武 攝)
中鐵一局的施工人員在格庫鐵路新疆段鋪設最後一組軌排(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昭蘇天馬機場、于田萬方機場、莎車機場……越來越多“空中巴士”,讓相隔千里的城市成為“近鄰”。近10年來,新疆每10萬平方公里民用運輸機場數量由0.96個提高到1.51個,民用機場總量達23個,是中國機場數量最多的省份。
蘭新高鐵、格庫(格爾木-庫爾勒)鐵路相繼建成……新疆逐漸形成以蘭新鐵路和蘭新高鐵為主通道、臨河至哈密鐵路為北通道、格庫鐵路為南通道的“一主兩輔”鐵路構架。截至2021年底,新疆鐵路營運里程達8151公里。
如今,驢車慢行的歷史,已漸行漸遠,“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的願景,正成為現實。
車輛行駛在新疆博斯騰湖河堤公路上(2019年10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架“天梯”穿大漠 拼出一張交通網
在新疆,1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山高路遠,建機場、修公路、築鐵路,十分不易。
2020年底通車運營的格庫鐵路,途經綠洲、沙漠、戈壁、高原、山脈等多種地貌,是中國一次建設高差最大的鐵路之一,最高海拔差超過2500米,如同一架“天梯”連接“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與青藏高原。
這是5月19日在和若鐵路沿線拍攝的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組成的防沙“三件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鐵路建設從一開始的勘察階段就艱難重重。中鐵一院集團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格庫鐵路控測項目部派出一支14人的隊伍,從青海茫崖徒步向無人區阿爾金山進發,沿著米蘭河,向新疆一側的溝口進行了3次穿越。
“最多時一天蹚了50多回河,儘管是夏季,大家腿部都有大大小小的凍瘡。”隊長王福強説,他們在沿線迅速布點,準確勘測海拔,為格庫鐵路最終確定線路提供了重要數據。
相較于格庫鐵路,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最後一塊“拼圖”和若鐵路,同樣歷經艱難才得以建成。
這是2021年10月28日拍攝的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輪臺至民豐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文興華 攝)
“我們不怕冷不怕熱,就怕風沙,六級以上就不能施工了,黑沙暴一來,可能幾天都白幹了。”蹲在沙丘上,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盡忠告訴記者,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團隊一邊用詳盡的沙塵暴日記排開工期,一邊探索創新施工方式,最大限度減少風沙影響。
採用裝配式橋墩,既解決沙漠缺水難題,也減輕風沙對施工影響;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到鐵路建設全過程,實現風沙防護工程與鐵路建設同步推進,讓綿延300公里的“綠色走廊”成為防風治沙天然屏障……
“1982年剛參加工作時,新疆鐵路總運營里程只有1500多公里,標準也很低,現在超過8000公里,邁入高鐵時代。”年近60歲的王盡忠,參與和主持修建了南疆地區的多條鐵路,見證了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發展。
這是2月27日拍攝的新疆塔什庫爾幹紅其拉甫機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腳下,海拔3252米的新疆首個高高原機場塔什庫爾幹紅其拉甫機場投運在即。
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等現實條件,建設團隊採用瀝青複合封層技術,以避免“動水、凍水”對跑道水穩層的破壞,提高道面使用壽命,這在國內高高原機場建設中還是首次。
疆道“難”,不再“遠”。縱貫天山、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飛越帕米爾高原……在無數奮鬥者接續努力下,一條條公路、鐵路、航線在廣袤疆域開枝散葉。
這是2019年10月20日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拍攝的吾格亞提盤山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促發展惠民生 通新路暢心懷
4月下旬,昭蘇天馬機場通航。3天后,巴音布魯克機場破土動工。沙漠深處,數十台推土機把高聳的沙丘推平成路基,機器轟鳴,場景壯觀。
天山南北,交通建設節奏“拉滿”。隨著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接連落地,新疆越來越“快”了。
這是2021年7月8日拍攝的新疆獨庫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文興華 攝)
2021年4月30日傍晚,距離烏魯木齊約1500公里的和田縣拉依喀鄉,一名7歲男孩手臂不慎被拖拉機絞斷,一場生命接力迅即展開:晚上10點10分,拉依喀鄉至和田縣人民醫院的公路開闢了“綠色通道”;11點54分,即將起飛的當天最後一班飛機滑回廊橋、接上男孩;淩晨1點36分,飛機抵達烏魯木齊;3點14分,手術開始……孩子趕在“黃金8小時”內進行了接臂手術。
高速快進的同時,也保留著溫情的慢行。
穿越天山山脈,行駛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和田玉龍號”公益性慢火車像綠色“長龍”穿行戈壁大漠,全程1960公里,歷時32小時40分,將烏魯木齊與和田玉的故鄉緊密相連。
“66個停靠站點,平均每30分鐘停一次,沿線一些小站只有一兩個乘客,但這些‘一個人的車站’被保留了下來。”列車長坡拉提汗説,從和田到喀什近500公里,硬座只要53元,這是許多南疆百姓的出行首選。
長編動車組列車駛過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2021年6月18日攝)。新華社發(穆志鵬 攝)
走親訪友,或是遠方求學,“小綠皮”成為連接南北疆的“便民車”,也是沿線百姓的“致富車”。作為“和田玉龍號”常客,阿不裏米提·亞森總是帶著自家特色馕趕“巴扎”(集市),一趟車可以賣200多個馕,收入1000元。
帕米爾高原上,網紅公路“盤龍古道”邊,豎立著啟迪人生的路牌:“今日走過了人生所有的彎路,從此人生儘是坦途。”這條30多公里、連通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瓦恰鄉與外界的公路,以600多個S彎、U形彎及1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吸引著全國遊客打卡。
人來了,長期沉寂的邊陲小城逐漸活了起來、火了起來。如今,越來越多的路通往神秘的湖泊、金色的胡楊林,連起片片綠洲,串起城市村落……
路,是人走出來的,也讓人走得更遠。新時代,天山南北立體提速,新疆高品質發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寬。新華社記者關俏俏、劉紅霞、郝玉
相關新聞
- 2022-05-27沙漠播綠600里 為了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 2022-06-01世界首座高鐵、公路平層並行大橋,順利合龍!
- 2022-05-09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瑞鐵路特長隧道群全部貫通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