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物暢其流,才能促進經濟循環、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前段時間,由於疫情等原因,部分地區陸路運輸受到影響,貨運物流不暢,一些生活、生産物資被堵在路上。面對這些情況,有關部門和地方及時採取各種措施,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醫療防控物資、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物資、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和農業、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産物資的運輸暢通。現在的效果如何呢?

 

經過一天兩夜的奔波。5月14日,貨車司機孟國權拉著一車香蕉從海南回到了老家河南。一路上他很忐忑,這一路經過了海南、廣西、陜西、河南四個省,孟國權的健康碼已經變黃,而且因為趕路,他的核酸證明已經超過了48個小時。萬一下不了高速,一車的香蕉如果放壞可就麻煩了。

 

根據河南省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如果貨車司機的健康碼、行程碼是綠色,48小時內的核酸結果呈陰性,無論是在哪個省份做的核酸檢測,都可以直接放行。而對於像孟國權這樣的黃碼,核酸結果又過期的情況,也有應急預案。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河南鄭州市東三環北站疫情防控點工作人員王志説:“我們這邊可以現場採集,進行核酸和抗原的雙採。15分鐘結果一齣,只要結果呈陰性,就可以先下高速,實現即採、即走、即追。”

 

所謂“即採、即走、即追”,説的是在核酸採樣加抗原檢測後,貨車司乘人員抗原檢測結果呈陰性立即放行,並實行動態追蹤。如果之後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立即通知前方實施管控。很快,孟國權的抗原結果出來了,是陰性,他也松了一口氣。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司機們感受到方便快捷的背後,是河南通過數字賦能構建的一個系統而高效的物流保供運轉體系。河南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7200公里,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如果河南的高速公路運輸因為疫情出現了“梗阻”,甚至會影響到全國的物流。4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發《關於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河南立刻行動起來,對於健康碼和核酸報告的人性化處理,就是為了杜絕“一刀切”的做法所造成的不便。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孔軍説:“我們給貨車司機發了一封公開信,告訴司機我們的政策是什麼,規定是什麼。如果發現哪個地方有不符合這些規定和措施的,隨時打12328進行投訴。省市縣建立了三級協調機制,即訴、即接、即辦,保證了司機出現不順暢的時候,隨時能夠協調解決。”

 

同時,針對各種繁瑣的掃碼導致高速公路通行不暢的情況,河南建立大數據平臺,把車輛入豫報備系統、電子通行證等進行後臺關聯、信息共享,創新推行“四碼合一”的通行模式。貨車司乘人員只需用手機掃下“場所碼”,就彈出了健康碼、行程卡、行業通行碼等驗證結果頁面,大大提升了高速下站口的通行速度。孟國權開著貨車10天內跨越四省,往返行程超過5000公里,享受高速通行便利的同時,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之下,貨車司機從進入高速公路開始,就仿佛進入了一個閉環,既保障了物流的效率,也降低了疫情傳播的風險。不過這樣一來,司機們上下高速相對費時,解決食宿問題就有些麻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河南新鄉嘗試為貨車司機提供免費食宿的服務。有過夜需求的司機只要通過了免費的核酸檢測,就可以駛入大貨車服務中心、司機之家和健康監測賓館等場所,享受到免費食宿的服務。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提供免費食宿服務一方面給貨車司機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司機們主動進入高速公路的管理閉環,有利於疫情防控。對於那些路過的貨車司機,河南開放了境內所有服務區供他們停留,在高速公路沿線設置入(返)豫貨車專用服務區。5月底,河南又在此前的政策基礎上做出調整,進入河南的貨車司機健康碼不再變黃;針對白名單企業車輛減免20%高速通行費的政策,鼓勵企業更多使用高速通行。

 

對症下藥,才能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在類似河南這種針對性的措施在各地出臺之後,全國高速運行指標明顯向好。

 

與4月18日相比,6月1日高速公路貨車流量上升約11.22%。鐵路、公路貨運量分別增長5.63%和9.52%,均基本恢復至正常水準。全國郵政快遞日均業務量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準。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説:“公路貨運要承擔全國貨運總量的75%,是物流保通保暢的重點。解決好貨車司機在生産、生活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很重要。各地積極推動‘即採、即走、即追’加閉環管理、車輛通行證和司機‘白名單’制度等相關政策的落地,既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又能大幅提高貨車通行速度。”

 

除了對症下藥打通堵點之外,開闢新的運輸途徑,也是解決疫情之下公路運輸不暢的另一種方式。

 

朱悅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主營戶外用品,産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區的國家。每年4月,都是義烏小商品的銷售旺季。出口的貨物要走海運,但是從義烏到寧波舟山港的這一段陸路運輸卻因為新一輪疫情變得極不穩定,導致朱悅來的貨物時常錯過船期。

 

趕不上船期,商戶們只能一次次和客戶溝通,修改訂單的交付日期。而為商戶提供國際物流的企業,由於貨車繞路、行程延長導致通行和人工費用增加,則面臨著更大的損失。

 

了解到商戶和物流企業面臨的難題,義烏紓困專班會同鐵路、海關、商務局等部門開始商討解決辦法。各方討論之下,認為用鐵路代替公路,形成海鐵聯運的模式,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雖然在平時,鐵路運輸沒有公路靈活性強,但是在疫情之下,鐵路運輸班次固定、運輸量大,並且減少了人員接觸,是一種更加穩定可靠的運輸方式,價格也比公路運輸便宜。

 

為了增強鐵路運輸所欠缺的靈活性,儘快將疫情期間滯留的貨物運出去。鐵路部門和義烏陸港集團制定了專項保障方案,鐵路部門每天固定開行3趟義烏至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貨運增量達到33%。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與此同時,在海鐵聯運的另一端,港口方面也針對疫情之下的特殊情況進行了調整。在寧波舟山港鐵路穿山港站,一列來自義烏的海鐵班列正在進行裝卸作業,在卸完100個標準箱的五金材料以及小商品後,立即載空箱返程,為下一趟運輸提供足夠的空箱。港口方面為了提高效率,也相應地增派了裝卸人手。

 

一方面加快裝卸速度,提高鐵路運輸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寧波舟山港加強與航運企業聯動,通過新開航線、增加艙位、調劑空箱等舉措,讓客戶的貨品能夠更快地運出去。

 

在鐵路和港口雙方面的聯動之下,海鐵聯運模式的效率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這種模式。目前寧波舟山港擁有海鐵聯運班列21條,幾乎每天都處在滿負荷運作的狀態。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除了海鐵聯運之外,河海聯運的模式也為物流鏈提供了極大的補充。依託于浙江當地豐富的河道資源,用成本更低、貨運量更大的水陸運輸來替代公路和鐵路運輸,直達港口,也為外貿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通過多種模式的配合,利用各方優勢資源,轉變思路開闢新途徑,這樣靈活變通的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5月以來,全國港口航道保持暢通,主要生産指標穩定向好。5月份,全國重點監測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0.3億噸,日均環比增長3.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08萬標箱,日均環比增長4.4%。

 

各地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動態採取措施,保障物流暢通。一方面打通陸路運輸的堵點和難點,閉環管理、加強服務。另一方面,加強海鐵和河海聯動力量,變通做法、提高效率、增加運力。在交通運輸部5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有關負責人就介紹,目前物流保通保暢總體取得了“問題動態清零、交通網絡暢通、運行指標向好、樞紐逐步達産”的階段性成效,正逐步從全面打通大動脈、基本暢通微循環,向鞏固擴大物流保通保暢成果、促進産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行轉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