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海峽之聲網6月21日北京訊(記者 曹婷)“躺平”“很卷”“狼性”,這些席捲近幾年大陸網絡社交平臺各個角落的熱詞,蘇雍竣在採訪中信手拈來。17年赴陸實習,19年考上清華法學專業,20年開啟了讀研旅程,這個來自台灣新竹的青年剛剛從畢業季的論文裏“涅槃”,等待著月底的畢業,準備飛往下一個目的地。

 

“我看見了大陸的快速發展,也覺得要抓住歷史的機遇,所以就希望能來這裡工作。”蘇雍竣對記者坦言,17年他在上海律師事務所實習時,很清晰地看到了在大陸發展的優勢,這成為了他日後選擇來大陸發展的一個很重要原因。而開啟大陸生活之後,他希望做些什麼呢?這也都是當時的他亟待選擇的。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蘇雍竣在清華園大門拍下畢業照

 

“獨活”or“融入”?

 

即將從清華畢業的蘇雍竣不僅對未來有非常清晰的規劃,對於自己未來所處的行業所需的個人素養也有清醒的認知。

 

“我意識到,假設你今天是碼農,你可能不需要了解這裡的文化,你天天就對著電腦。但如果你要的工作接觸很多人,你得了解這裡的産業,得了解這裡的職場文化。”蘇雍竣説。

 

相比畢業後直接到大陸工作,蘇雍竣選擇到清華讀研,他希望先通過2-3年的學習和實習經驗,多接觸大陸同學、浸潤在大陸文化中,讓自己更了解大陸,更融入大陸。

 

蘇雍竣來大陸就讀後的第一份實習在字節跳動,在輕鬆與緊繃交替之間,他觸摸到了大陸互聯網企業的呼吸。好吃的食堂和下午茶、認真工作的員工、加班加點的同事和領導,讓蘇雍竣感受到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能量場。

 

實習期間,蘇雍竣認識了來自北大、清華、復旦、人大等各高校的同學,他們跟蘇雍竣分享職場經驗,毫無保留地幫帶他,一開始擔心大陸對台灣人是否友好的蘇雍竣就這樣鬆弛了下來。

 

“我收穫了來自同學、同事,甚至不同學校同學、不同部門領導的關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不僅融入了大家,也收穫了很多的友誼。”蘇雍竣笑著説。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工作間隙的“自拍時間”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一起工作歡樂多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蘇雍竣與金杜律師事務所的小夥伴們

 

“狼性”or“躺平”?

 

在互聯網發展迅猛的今天,很多風靡大陸的熱詞隔山隔海卻無法阻擋地抵達了台灣青年人的手機。所以在到大陸就學以前,蘇雍竣也擔心過這裡的職場文化會不會太“狼性”?

 

實習期過後,蘇雍竣有了新的看法,他覺得狼性一詞現在有點被“污名化”了,“在島內的話,對於狼性這個詞的看法會更負面。”蘇雍竣説,在互聯網公司的氛圍中,他看到的不僅僅只是大家積極的工作態度,還有被更大的發展前景和潛能激勵著、鼓舞著前進的動力。

 

“北京肯定會比起台北更競爭更激烈,因為人更多,但相反的你在這裡能夠上到更國際、更大的舞臺,能夠讓你有更長遠、更好的發展機會。”蘇雍竣説。

 

蘇雍竣認為用“狼性”一詞來定義大陸的職場環境是不準確的,大陸的職場文化實際上遠比僅僅一個“狼性”更為多元。“你可以‘躺平’,你也可以很‘卷’,由你自己來為你的人生做決定。”

 

“個人”or“集體”?

 

到大陸之後,愛好廣泛的蘇雍竣報名參加了很多他感興趣的活動,其中最難忘的當屬作為北京冬奧賽事志願者代表見證了北京冬奧會的開展。這一次冬天裏的奇妙旅程讓蘇雍竣感受到的不僅有做公益帶來的滿足與喜悅,還有“一個人”貼近“一群人”的溫暖。

 

回憶起當初在開幕式上看到迷途的“小鴿子”回到大家庭中的場景,蘇雍竣仍然很感動,這讓他聯想到每一位演員和志願者們的辛苦付出最終都指向了圓滿的結局。

 

“我看到個體不僅不會因為融入群體中失去自我,反而更加閃耀。就像小鴿子不會因為回家就失去光芒,反而會與大家匯聚成一個大愛心,更加光彩奪目。”蘇雍竣説。

 

相比台灣更崇尚“個人主義”的教育,蘇雍竣發現,在很多大陸的活動中,他逐漸感受到個人依託集體能釋放出更加雄渾有力、震撼人心的聲音。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蘇雍竣和一起做志願者的小夥伴們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少數”or“多數”?

 

融入多數、走入人群給蘇雍竣帶來了快樂和成就感,但他也一直明白,少數與多數不過是一個大集體中的一體兩面,於是他也選擇為少數人發聲、服務,維護少數人的利益福祉。

 

“你可以看到我脖子上這裡,這是我小時候前前後後大概經歷了不下10次以上的手術。”蘇雍竣給記者展示了他脖子上的一道傷疤。一開始,醫生診斷他可能患有癌症或一生都要與該疾病相處,經歷了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為期8年的治療,他最終戰勝了病魔。

 

這是一個很強大的故事,然而世人未必個個明白何為真正的“強大”。由於這個疾病與這道傷口,蘇雍竣常常被定義為“孱弱”,曾遭受不少歧視、偏見,也感受到很多異樣的眼光。“在這過程當中你會更加體會到身為一個少數,他面對到的一些困難,面對到生活上的一些瓶頸。”他説。

 

傷痕如今不仔細看已經看不太清楚,蘇雍竣卻時刻銘記要為少數人多做些事。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的他希望通過更多的志願服務和自己的專業能力幫助更多的少數族群,例如殘疾人,或是為貧困人群提供法律援助。

 

“能透過法律途徑幫助這些沒有被看見的人群,通過志願服務來讓這些人的生活得到改善,這是我在工作之餘,希望能夠挪出更多時間做的一些工作。”蘇雍竣説。

 

現在蘇雍竣也一直通過在北大任職的臺青前輩陳文成的組織牽引和其他各種渠道參與北京城市誌願服務。未來,他希望借由自己的生命經歷與更多人産生共鳴,幫助更多人體悟他曾深刻感受到的偏見,知曉這種偏見帶來的傷害與不公。“希望這種偏見能夠更少一些,大家能夠活得更自在、更平等、更包容。”

 

已經收到浪潮集團offer的蘇雍竣很期待入職後的人生新篇章,一直做自己覺得對的選擇讓他很有安全感,相信未來一定可期。

 

在愉快的選擇中堅定前行——臺生蘇雍竣的大陸生活實踐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