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耕研發中心引入新科技 成功栽培3種農作物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2-07-27 10:51:41 | 來源: 人民網 |
香港“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第二期26日正式投入運作。中心與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介紹最新引入的水耕種植科技,以及利用環控水耕技術成功栽培的3種農作物。
香港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設立中心第二期旨在向業界示範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積極與本地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合作,併為業界提供培訓場地,促進知識轉移並開發農業技術,提升業界競爭力。
發言人展示3款水耕新科技,包括“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氣霧耕作系統”、以及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研發的“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既可善用空間,亦可節省人力資源,進一步提高生産效率。
“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利用有限空間,提高樓面種植面積及産量,種植架的遙控系統可遠端監控及管理各類環境參數,有效減少農場的操作人手。旋轉式設計的“氣霧耕作系統”採用噴霧式灌溉系統,同時減少灌溉水用量和種植燈的數量。“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則可代替人手精準進行重覆性的生産步驟,農民更可透過簡單易用的任務排程系統,將種植工序安排在非辦工時間進行,令農場的生産計劃更具彈性。
發言人續説,中心二期近日成功栽種出2種蔬菜及1種食用花,分別為西洋菜、紫白菜苗和金盞花。西洋菜生長速度快,一般2個月可采收3次;紫白菜苗是雜交新品種,富含花青素,口感軟滑;金盞花含豐富葉黃素,可製成甜品或花茶。3個品種均營養豐富,可用於多種菜式,而且容易種植,由播種至收成只需24至50天不等,利用環控水耕技術更可全年生産。
為推動技術知識轉移並吸引年輕一代投身農業,中心今年首次推出“水耕種植實習培訓先導計劃”,為有興趣投身本地水耕農業的投資者、初創農夫及本地專上學生提供經營室內環控水耕農場的專業知識及實習機會。
據了解,中心由漁護署與蔬菜統營處於2013年合作設立,透過研究及示範有關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供業界及其他有興趣的投資者參考。中心職員會定期到訪不同的水耕農場作技術支援,亦積極進行研發工作,包括挑選及測試新品種,以擴闊本地水耕蔬菜生産的種類,供市場有更多選擇。
人民網香港電 記者陳然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