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安:“愛大陸”與“愛台灣”不衝突 兩岸之同遠大於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10-18 17:11:4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兩岸同文同種,在歷史長河中,尤其是近百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進程裏密切相關。兩岸就算有差異,也是因為互不了解所致。”中共二十大代表、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盧麗安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
盧麗安生於高雄,自小生活在台灣南部,從台灣政治大學畢業後負笈歐洲,1997年在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到大陸定居。定居大陸25年,她是外國語言文學學者,並在臺胞團體任職。
五年前召開中共十九大時,盧麗安是唯一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中共黨代表,引發兩岸高度關注,其中共黨員身份受到島內的輿論壓力。受訪時,盧麗安最常説的一句話是:“我愛台灣,也愛大陸,就像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不需要二選一。”
台灣青年需要什麼?
“一個能幫助他們開拓視野、開發工作機遇、開創生命豐富度的環境,正是當下台灣年輕人最需要的。”談及台灣青年發展現狀,盧麗安不無憂慮。
她説,台灣許多年輕人自詡“小確幸”,但這是“把頭埋在沙堆裏”的鴕鳥心態。民進黨當局不斷操弄“去中國化”議題,更是自欺欺人,完全不顧台灣青年發展。
一段時間以來,島內面臨産業空洞化、“少子化”、能源危機等發展窘境,教改倒行逆施等因素嚴重衝擊高教品質。盧麗安説,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尤其是打壓提供大陸高校信息的渠道、阻撓學子“登陸”讀書,讓本應探索更開闊世界的學生失去了與大陸同齡人交流的機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大陸高校的開放理念。從教多年,盧麗安觀察到大陸高校在輸出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在重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復旦為例,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希望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境外學習機會。
“台灣青年需要什麼?”盧麗安認為,他們需要能激發自身潛力的成長環境,需要找回被扭曲、忽視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需要認識到“愛大陸”與“愛台灣”不衝突。
同大於異,兩岸同寫融合發展文章
“就像五根手指各有長短,兩岸社會存在差異。”盧麗安説,重點在於如何求同存異,並在異同之中找到良性溝通的方式。她認為,差異容易被看見,即便分隔數十載,但同根同源的兩岸仍是同遠大於異。
她介紹其家庭背景。儘管祖輩生活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但家中各處都佈滿中華文化的細節,長輩始終不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盧麗安的外公白手起家,自學漢字,成家後夫妻同心安養寡母,撫養兄長遺孤,教養子女知書達理、自立自強。
她説,這是中華文化價值觀在個體家庭中的體現,“我從小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耳濡目染成長起來”。這些中國家庭中的美好價值觀應該在兩岸延續。
兩岸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相同的。盧麗安説,一些勢力有意誇大的所謂“兩岸差異”,不能阻礙兩岸走親走近融合發展、祖國實現完全統一。她建言,已紮根大陸的台灣青年,要讓更多台灣年輕人看到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寫好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楊程晨 朱賀)
相關新聞
- 2022-10-18臺胞“紮根”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與祖國共成長
- 2022-10-18二十大報告涉臺論述表達統一決心與意志(臺海觀潮)
- 2022-10-18四川臺胞臺商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感受暖心關懷 攜手築夢民族復興
- 2022-10-18台灣青年心向統一:我們堅信,共産黨説到就會做到!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