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生林楚蕓:帶著大提琴與北京相遇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12-06 13:15:33 | 來源: 中新社 |
“北京非常多元化,”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青年演奏家、台灣女生林楚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2019年,她帶著大提琴來到北京,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了解音樂之外的事,“就像開了很多不一樣顏色的煙花”。
林楚蕓出生在台北,4歲開始學鋼琴,後專攻大提琴。她的大提琴啟蒙老師曾任莫斯科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重視基本功訓練且非常嚴格。“有一次我上課沒拉好,15分鐘後他就把我轟出去了。”林楚蕓回憶。
她深深記得小學初中時的作息生活:下午5點放學,回家吃飯休息到6點。6點到8點練鋼琴,8點到10點練大提琴。之後上床睡覺,然後半夜兩點起來寫作業,早上再去上學。
勤奮刻苦的學習令林楚蕓得償所願,她順利考入台南藝術大學;三年後,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此後,她還前往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深造,取得了“弦樂教學法”和“大提琴演奏”碩士學位。
林楚蕓的演奏才華受到曾任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院長、在全美大提琴界頗有影響力的勞倫斯·萊瑟教授的認可。“從每一位老師身上,我都學到很多東西,也因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她説。
2019年,一則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在全球招聘演奏員的信息,觸動了她長久以來對北京的嚮往。“我特別喜歡歷史,一直想到北京,在故宮、長城近距離感知歷史。”
最終,她以出色的專業實力拿下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的位置。
像所有無法抵擋美食誘惑的女生一樣,林楚蕓才到北京,就直奔王府井小吃街。“我融入很快的,酸菜白肉鍋、羊肉涮鍋等都很喜歡。”她笑著説。
生活之外,林楚蕓很欣慰北京的演出與教學工作,給予自己較多時間和機會。
“演奏者的最大職責就是把作曲家想通過樂譜表達的語言和情感,用雙手演奏出來。”談起專業,林楚蕓認真地説,這就需要深入了解作曲家的歷史背景並分析其樂譜。“我一直喜歡做學問,即便不是為了寫論文,也會坐下來拿譜子分析。”
把自己學習研究的經驗傳給學生,是林楚蕓一直想做的事,這也是她在美國進修“弦樂教學法”的原因。
除了專業教授,生活方面她也常和學生交流。“看著學生們在尋找和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四處碰撞,就像我曾經經歷過同樣的挫折與迷茫。因此常給他們一些建議意見,告訴他們‘不用慌’。”林楚蕓説,有時候學生會問很“奇葩”的問題,“我也要上網查各種資料,尋找答案”。
如果沒有疫情影響,12月底,林楚蕓將參與“古建音樂季”,在圓明園演奏大提琴。此外,她和同樣來自台灣的在京小提琴家李佳穎、二胡專業研究生司宇辰等一直致力於兩岸的音樂文化交流。他們參與主辦的“兩岸文化交流音樂比賽”將於12月24日在台灣地區舉行初賽,預計明年2月,比賽優勝者就可以到北京參觀體驗。
“疫情確實讓人和人的距離遠了很多。但我還是相信,藝術可以把人們的心靈更緊密地連接。”林楚蕓説,也希望台灣的青少年能來北京真正認識和了解這裡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感受,不會被一些輿論誤導,“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談到未來,林楚蕓堅定地表示,“我的性格就是認定一個地方,就是這個地方了。我覺得北京很好,沒有理由不去努力和適應,這就是生活。”(完)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相關新聞
- 2022-11-15台灣醫學工程博士領銜兩岸團隊,在大陸獲創業大獎
- 2022-11-04華中師範大學台灣學生劉育宇獲評202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 2022-11-03復旦臺籍博士生“尋味傳統”講述大陸生活故事
- 2022-11-03在寧臺籍大學生獲“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優異獎
新聞推薦
- 2024中國經濟 總體平穩 穩中有進2024-12-13
- 看!冬日裏的活力中國2024-12-13
- 國家公祭日設立10週年:一組數據見證他們銘記歷史2024-12-13
- “三向奔赴”——粵港澳大灣區從“硬聯通”“軟聯通”走向“心聯通”2024-12-12
- 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成果豐碩2024-12-12
- 南水北調通水十週年 “南水北調工程” 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