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從春天出發,向未來起航。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這是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後程,今年兩會受到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

 

“春暖花開”“融合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高品質發展”“中華民族經濟”“台灣同胞福祉”……這些兩岸“熱詞”牽動著廣大臺胞臺企的心,更繪就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高品質發展的宏偉藍圖。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0浙江·台灣合作周項目簽約現場。(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大陸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帶動兩岸經貿合作提質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

 

大陸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大陸市場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發展和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遇。數字是最好的證明。從兩岸經貿發展速度看,2012年兩岸貿易額為1689.6億美元,而2022年兩岸貿易額增至3196.78億美元,10年間翻了一番。大陸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島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地。 

 

“大陸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光明,廣大臺商對在大陸紮根發展充滿信心。”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2023年臺商新春座談會上如是説。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則表示,大陸發展潛力大、産業配套完整,臺商已有投資基礎,未來仍會以大陸為投資重點。

 

聚眾智之光以成其明,集眾才之能以成其興。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認真履行職責,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謀良策、出實招。

 

在加強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今年提出建議,“要支持擴大經貿交流合作,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鼓勵承接台灣産業轉移,推動建立兩岸産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産業深度對接。”全國政協委員陳軍指出結合中關村發展實際,要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可借鑒中國台灣新竹科技園的相關經驗,並提出具體建議。

 

擴大兩岸經貿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兩岸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過去三年,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和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等不利因素,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依舊紮實推進,兩岸産業合作不斷深化。取得如此成果的背後,一方面是大陸發展進步特別是經濟、科技實力等持續增強與大陸持續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廣大臺商臺企對大陸發展的信心與對大陸不斷落實落細同等待遇政策的肯定。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0年7月,“臺商一起來 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在廣東中山舉辦。(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不斷完善制度和政策 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

 

心如大地者明。無論臺海局勢如何風雲變幻,大陸方面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努力不停,兩岸民間交流合作不斷。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表述暖意撲面,誠意十足,讓廣大臺胞臺企倍感暖心,更添信心!

 

回顧近幾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台灣同胞福祉”被數次提及,這體現出祖國大陸對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的深切關懷。大陸方面作出承諾,“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

 

“口言之,身必行之。”2018年以來,大陸先後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應對疫情支持臺企發展的“11條措施”,支持臺胞臺企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政策措施。同時,大陸還出臺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等政策,並積極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指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就是為在大陸生活、生産、發展、工作等的台灣同胞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表述中提出“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讓我們感到非常暖心。

 

民之所欲,政之所向。每一條細緻入微的政策舉措都是大陸方面對廣大台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等方面合理訴求的回應。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關愛“實打實”“心貼心”,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在接受採訪時説,祖國大陸不會受外力干擾和影響,始終對和平統一抱有希望,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台灣同胞。大陸方面出臺這麼多的同等待遇政策,也是對台灣同胞的一種期望。

 

大陸一貫秉持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不會變,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政策不會變,為臺商臺企辦實事做好事的舉措不會變。越來越多臺商認識到,兩岸經濟融合密不可分,廣大臺商應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攜手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2年7月,“復興有我——在京台灣青年邊疆行”參訪團在內蒙古交流參訪。(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兩岸青年同命運共擔當 匯聚“復興有我”青春力量

 

十年前,台灣青年張博森懷揣夢想來到祖國大陸打拼。他積極參加民主黨派課題提案,參與執筆多個課題,助力完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推進臺胞在大陸享受居民同等待遇等,為臺胞融入大陸經濟生活、兩岸融合貢獻力量。

 

也是十年前,一位台灣青年來到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畢業,他沒有選擇在科研院所和高薪企業停留,而是帶著在北大收穫的國際化視野和宏大格局,追隨父親的腳步紮根在四川大涼山區,從事鄉村振興工作。從北大博士到鄉村青年,臺青林書任堅信,大陸是一片廣闊的舞臺,臺青既能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價值,也能為祖國發展作出更有社會意義的貢獻。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像林書任、張博森一樣,踴躍投身大陸美麗鄉村建設、農業農村振興,用他們的智慧提升社區人文環境、服務民眾生活,在投身民族復興偉業中,放飛他們的人生夢想。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錶示,希望有一天,能看見這樣的願景,兩岸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年輕一代也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全國人民服務,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同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李興魁也指出,要開拓探索、創造條件,引導和鼓勵臺生、台灣青年等有序參與大陸政治生活。

 

萬里山河,東風浩蕩。全國兩會開啟新的征程,兩岸關係迎來新的起點。無論風雲如何變幻,無論挑戰如何嚴峻,只要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在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大道上攜手奮進,就一定能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文/張亞靜)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