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談同等待遇惠臺胞:盼兩岸醫師攜手護健康

近幾年,看到台灣青年醫生陳柏叡成為副主任醫師、科研主力,取得同濟大學博士學位,到意大利參加世界級皮膚病學會議,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陳椿頗感欣慰。

 

“柏叡幸運地成為首位福州市事業單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臺胞,和其他同院醫生享有同樣的獎金、職稱評定等待遇,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陳椿説,大陸不斷出臺惠及臺胞的政策,帶給台灣醫療人才更多職業選擇和實現理想的可能,真真切切給台灣同胞幸福感。

 

2018年,大陸出臺惠及臺胞臺企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涵蓋醫療在內的多個領域。

 

今年全國政協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臺盟福建省委會副主委陳椿提出加大力度引進台灣醫衛人才等建議。

 

陳椿表示,目前大陸大部分地區只引進台灣醫師人才,而台灣的護士、藥師等醫療人才同樣具有紮實的專業能力,也不乏來大陸發展的意願。他建議,推進台灣本地護士、藥師等醫療職業資格認證,有助未來兩岸醫療産業融合。落實台灣醫學生申請醫師資格的同等待遇,放開對實習醫院的限定、便於台灣醫學生考取醫師執照。

 

作為對臺交流前沿省份,福建省近年在沿海地區開展台灣醫師醫療保險、台灣名醫收費標準試點;推動設立多種合作模式的台灣名醫工作室、閩臺專家工作站(室);為台灣青年醫師就業實習創造條件;支持台資醫院人才儲備。截至2022年底,在閩註冊台灣醫師590人,分佈在福建省200多家醫療機構。

 

因為工作關係,陳椿接觸到很多在福建工作、生活的台灣醫生,並成為朋友。“有積極自薦、第一位援助新疆的曾仁宏,有因為一本《中國醫林故事》愛上中醫的黃熙傑。大家不分彼此,一起為守護兩岸同胞的生命和健康而努力。”陳椿説,希望兩岸醫衛界更多合作交流,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學醫,共同守護同胞健康。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弦德集團董事長蔣志鵬也在提案中建議,允許台灣醫療專業技術人員來大陸執業,進一步加強兩岸醫學交流融合。

 

當前,已有一批台灣醫師和台灣醫務管理者在廈門工作,廈門長庚醫院、廈門安寶醫院等台資醫院落戶廈門,台灣地區服務提供者在廈設立個體診所(含門診部)共4家。

 

蔣志鵬建議,在更多地區開設台資醫院及個體診所,允許取得合法執業資格的台灣醫療專技人員在台資醫院和台灣醫師開設的個體診所短期執業;通過認定方式核發“執業資格證書”,允許台灣醫療專技人員到福建開展短期執業;為有意願到大陸參加護士執照考試及護師職稱考試的台灣考生開闢綠色通道。(完)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