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持續熱絡

“我已經有20年沒來武漢了,今天的武漢之行令我驚喜。武漢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人才優勢,適合臺商來投資,以後有機會我也要將生意做到武漢來。”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的台灣食品企業某公司總經理林明州對武漢之行感受頗深。3月26日,2023“英雄城市•櫻花之約”經貿交流活動在武漢落幕。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台資金融機構、相關臺企及部分在談台資項目負責人40余人在為期三天的時間裏,先後於東湖、曇華林、武漢綠地中心等地開展經貿文化交流,共賞最美櫻花。

 

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持續熱絡

 

近期,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持續熱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3月8日至11日,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重慶)授牌暨投資考察活動在重慶舉辦,兩岸100余名嘉賓出席。3月9日,上海臺協舉辦臺商大講堂——稅貿協作專場活動,為50余家台資出口企業代表解讀政策、解答問題。3月15日,第17屆海峽兩岸信息産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和台北同步舉行,發佈了7項共通標準、1本白皮書和1份案例彙編,並在半導體照明等十余個信息産業熱點領域達成28項共識,持續推動兩岸行業標準共通。台灣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表示,兩岸信息産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是兩岸業界交流合作的最佳平臺,將持續為台灣業者與大陸開展廣泛合作創造條件。3月23日、25日,廣州分別在香港、澳門舉辦穗臺高品質發展推介交流會,在港澳的台資企業機構、臺商代表、台灣青年代表參加。

 

“大陸方面堅持不懈地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日前在會見台灣商業總會大陸經貿交流團時説,“大陸一直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和最大的順差來源地。只要兩岸互利、人民受益,我們支持兩岸一家親的貿易往來。”

 

由理事長許舒博率領的台灣商業總會大陸經貿交流團30余人3月25日離京返臺。這是疫情防控措施改變後首個來大陸參訪交流的台灣主要工商團體訪問團。國務院臺辦、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海關總署、銀保監會和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各方就恢復台灣農漁産品輸入、台灣食品企業在大陸註冊、解決臺企融資難題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許舒博表示,此行“收穫滿滿”,期許通過更多良性互動,促成兩岸交流合作早日恢復正常。

 

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持續熱絡

 

3月22日至24日,台灣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一行到大陸參訪,與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就台灣農漁民關心的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台東縣是台灣番荔枝(釋迦)的主要産地之一,王志輝介紹了台東縣為改善番荔枝品質採取的舉措,希望在解決檢驗檢疫問題後,台東番荔枝能恢復輸入大陸。王志輝還表示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帶領台東的鄉親積極參與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兩岸經貿交流往來的事實充分説明,祖國大陸是廣大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熱土和發展進步的依靠。大陸發展空間廣闊,發展機遇巨大,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同時歡迎更多臺胞參與大陸高品質的發展。希望兩岸同胞同舟共濟,共書兩岸融合發展新篇章,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新的貢獻。(作者:如之)

評論:台灣工商團體訪陸 凸顯兩岸交流乃民心所向

2023-03-27

春暖花開之際,由理事長許舒博率領、30余人組成的台灣商業總會大陸經貿交流團,近日在北京展開密集行程,表達希望兩岸經貿繁榮發展、珍惜兩岸和平的呼聲,凸顯兩岸交流融合是台灣民心所向。

 

台灣商業總會以服務業為主體,涵蓋逾百種行業,約佔台灣總就業人口63%、GDP總量的62%,代表了台灣廣大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廣泛影響著台灣民生。

 

兩岸大交流大合作,曾讓兩岸同胞共享和平紅利,尤其讓台灣中小企業實實在在獲益。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阻撓兩岸正常交流合作,種種意識形態操弄令台灣民眾深受其害,加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島內觀光、食品、農漁等業界遭遇經營困境。也正因如此,台灣商總帶著迫切的訴求率先而來,拜訪銀保監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文旅部等,希望加強兩岸溝通交流。

 

事實上,無論島內哪個政黨執政,大陸方面對台灣同胞的真誠和善意從未改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項下溝通渠道暢通,大陸對台灣一系列農産品的免稅措施從未終止;對於檢驗檢疫或註冊文件出現問題的台灣産品,也都及時溝通、依法依規處理。反觀臺當局有關部門,正如島內産業界人士所指出的,對業者的輔導與把關不足,導致業者陷入困境。兩岸間經貿問題的真正癥結何在,不言自明。

 

所謂台灣與大陸“脫鉤”,純粹是偽命題。兩岸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經貿關係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數據顯示,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和民進黨當局的阻撓,兩岸過去3年來的貿易總額仍逆勢增長10%以上,大陸是台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和順差來源地。台資企業對大陸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也在大陸的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壯大。

 

疫情緩和後,大陸經濟有力復蘇,仍發揮著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用,也是台灣企業安全、可靠、高效的供應鏈之錨。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過程中,蘊含著龐大的發展機遇;大陸不斷提升的對外開放程度,將為臺企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在台灣商總交流團之後,台灣工業總會、三三會和工商協進會等主要工商團體也將在近期陸續到大陸參訪,這些團體的負責人都表示希望兩岸經貿和人員往來正常化,希望企業在大陸繼續發展。

 

由此可見,融合發展是兩岸關係的正確方向,符合大多數民眾的心願和利益福祉。當前,兩岸人員和經貿往來遠未恢復常態,島內民生困境仍在延續。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解鈴還須繫鈴人,民進黨當局也應把握機遇,順應民意、順勢而為,為改善兩岸關係和造福台灣同胞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展開全文

郭金龍: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2022-12-21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20日在廈門表示,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動力和機遇,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當天在廈門舉行,郭金龍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本次年會是峰會台灣方面換屆後主辦的首次年會,承載著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經貿交流開新局的重任。

 

據郭金龍介紹,過去一年,峰會理事會層面先後4次通過視頻、電話雲端相聚,各小組也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加強溝通、保持互動。雙方交流熱度不減,召開了兩岸産業減碳合作研討會,主辦、協辦了京臺科技論壇、豫臺經貿洽談會暨兩岸智慧裝備製造中原論壇等兩岸經貿交流活動30余場次。

 

同時,峰會合作成果豐碩,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國光生技四價流感疫苗順利獲批上市,推動上海台灣商品中心遷移新址等;圍繞新冠疫情紓困、産業鏈供應鏈建構、重點産業融合發展、台資企業信貸融資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反映、協助解決在陸臺企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峰會大陸方面將高度重視,助力有意願的臺企臺胞開拓內需市場,共築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郭金龍表示,峰會雙方已經商定,尋找若干成長性好的領域設立專項,探索建構産業合作新模式,打造綠色數字新經濟。

 

過去十年,大陸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先後出臺了“31條”“26條”“11條”和“農林22條”等惠臺政策措施,逐步提供同等待遇,率先分享發展機遇。兩岸貿易額由2011年的逾160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超過3200億美元;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超12.4萬個,十年間增長了44.7%。(中新社廈門12月20日電 記者 閆旭)

展開全文

評論:台灣工商界跨海赴交流讓兩岸經濟“脫鉤論”不攻自破

2022-12-26

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日前在廈門舉行,劉兆玄接任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後排除萬難首次率團赴會。這也是中共二十大閉幕後,兩岸企業家共同參與的首場高規格經貿交流活動,是該企業家峰會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在線下舉辦年會,實屬不易。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放民間往來,兩岸經濟合作領域逐步擴大,尤其是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的近10年來,兩岸産業分工合作更加密切,産業依存度融合程度不斷提升。兩岸之間合作共贏、互利互補、聯繫緊密的經濟格局業已形成。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台灣工商界仍然踴躍跨海參會,體現出這一格局繼續壯大是兩岸的共識,是雙方工商界的共同意願。

 

儘管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大肆限縮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阻撓正常經貿往來,但從峰會年會的參會情況及成果來看,兩岸經濟合作沒有“降溫”。大陸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遇,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臺當局相關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總額佔比為38.8%,年增速出現放緩跡象。有人認為,這意味著台灣經濟對大陸倚靠程度降低。但島內同時有分析回應,對台灣而言,大陸巨大的市場仍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兩岸經貿長期向好的最重要原因。兩岸經貿規模在經歷長期高速增長後,增速放緩是正常波動。

 

今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2945億美元,給台灣帶來約1438億美元的鉅額貿易順差。不少在大陸的臺企生産經營逆勢增長,一些大企業增資擴産,今年新增9家臺企在大陸上市,總數已達58家。

 

台灣工商界跨海“登陸”赴交流,讓兩岸經濟“脫鉤論”不攻自破。事實證明,兩岸經濟密不可分、斷不了鏈,唯有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台灣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也才有更大確定性和更堅實依靠。大陸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意願穩定不變,政策舉措出臺持續豐富,符合兩岸共同利益訴求。只是,隨著大陸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臺商投資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數十年間,臺商在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自我配套能力強。如今,在大陸內需拉動的經濟發展以科技化為核心的背景下,兩岸高科技企業正在走向競爭關係,這對臺商投資産生擠壓效應,需要兩岸雙方正視。但競爭不代表不能互補,更不意味兩岸經貿合作的終止。臺商唯有轉變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大陸經濟環境變化,才能謀求更好發展。

 

今年適逢兩岸打破隔絕、開啟民間交流35週年。對於兩岸正常經貿往來,大陸的態度一以貫之,即支持、鼓勵、歡迎兩岸經貿界人士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