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頒布—— 看!製造大國又有新“絕活兒”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4-04 16:53:16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3月11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攜“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抵達海南三亞,圓滿完成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航次任務。本航次自2022年10月6日從三亞啟航至今,歷時157天,環大洋洲航行2.2萬餘海裏。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攝
實現3項世界級創新的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工程、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發佈會上,多項大國工程以過硬的實力和技術獲得了這項殊榮。
“中國工業大獎”含金量有多高?中國這個製造大國又涌現出哪些新的硬核“絕活兒”?
16年來獲獎企業數量翻了近10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
202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工業佔GDP比重達33.2%,其中製造業佔GDP比重為27.7%,改變了此前佔比下降的趨勢,連續兩年出現回升。
隨著中國工業實力的提升,“中國工業大獎”這一國內工業領域的頂尖獎項,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工業大獎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到今年已舉辦七屆,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牽頭,聯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13家相關全國性工業行業協會和各省區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組織實施。中國工業大獎包括“中國工業大獎”和“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兩個層次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代表中國工業發展最高水準和對增強綜合國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工業企業和項目。
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授予19家企業、19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授予26家企業、22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授予17家企業、20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獲獎名單中,既有化工新材料、橡膠輪胎關鍵技術,也有精密銅管智慧製造體系、産業節能及自動化方案,既有産業基礎的研發製造,也有前沿技術的攻堅突破,涵蓋鋼鐵石化、汽車製造、紡織服裝、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展現出中國工業體系完備的特點。
“這些獲獎企業和項目在自主創新、強國使命、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等方面起到突出引導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説。
據了解,首屆中國工業大獎頒布時,僅有大慶油田和中國航天科技2家企業獲獎。16年來,獲獎企業和項目數量翻了近10倍,展示了“大國工業”做強做優的鏗鏘步伐,並以提升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實現工業高品質發展為重點,對整個工業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
“中國工業門類全、體量大,但整體上仍處於國際價值鏈的中低端,還有不少差距和短板,亟需加快産業體系升級發展,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對記者表示,希望獲獎企業發揮示範作用,形成大中小、上下游以及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創新體系,帶動中國新型工業化更好地發展。
聚焦科技創新,中國工業向尖端、前沿不斷突破
縱覽獲獎名單,不少“大國重器”赫然在列,凸顯了中國工業向尖端、前沿不斷突破的特點。
仰望星空——
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中國首型艦載機殲-15飛機等喜獲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益明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項目的成功實施,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係到行星際的跨越。“項目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及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創造了行星際飛行、地外行星表面著陸、地外行星表面巡視、行星際測控通信、火星全球綜合性和區域精細化科學探測及火星環境建模與地面模擬驗證等6個中國首次。”林益明説,“能榮獲此項大獎,説明國家對我們空間技術發展成果高度認可,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很榮幸能成為新時代中國工業的標杆。”
俯瞰大海——
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工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新型潛水器控制系統研製及應用等項目成為獲獎榜單上閃亮的存在。“‘奮鬥者’號是目前國際上載員人數最多、潛浮速度最快、海底作業時間最長、作業能力最強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顯著提升了中國深海裝備技術的自主創新水準。”“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介紹,該項目攻克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截至目前,25次下潛深度超過萬米,共搭載32人抵達全球海洋最深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萬米下潛次數和人數最多的國家。
依靠科技創新深耕基礎,補齊短板鍛造長板,是獲獎企業及項目的一大特點。
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建造的阿爾及利亞豪華客滾船項目獲得本屆大獎表彰獎,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艘船內裝國産化率達到了100%,是國內建造的第一艘在振動噪聲方面滿足一級舒適度標準要求的豪華客滾船,達到甚至超越了豪華郵輪的標準。“我們先後攻克了重量重心控制技術、振動噪音控制技術、安全返港技術和上建暖區涂裝工藝等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一批客滾船設計核心專利,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該負責人説,就在前不久,廣船國際聯合中船貿易成功簽訂並生效3艘86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至此,廣船國際手持雙燃料汽車運輸船訂單量已達25艘,世界第一的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補鏈強鏈,不少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出現在此次獲獎名單上。在特殊鋼領域,興澄特鋼發佈國家和行業標準72項,圍繞重大裝備、軌道橋梁交通等需求,開發多個實現重點工程與關鍵核心基礎件國産化應用的特鋼新材料。在電池和儲能領域,寧德時代建成鋰電行業2座燈塔工廠,動力電池裝車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獲獎企業和項目的成績及經驗,起到了榜樣帶動作用。”李毅中説,工業大獎將更加關注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專精特新企業對區域經濟、國民經濟的貢獻,協助各方各地培育和發現更多的標杆典範。
綠色智慧製造紮實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綠色”“低碳”“節能”……此次中國工業大獎榜單裏的這些高頻詞彙,不僅彰顯企業在推進綠色製造更加節能環保方面作出的堅實努力,更是中國工業紮實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寫照。
一塊原本絕緣的普通玻璃,在轉變成既能導電又能發電的半導體材料的同時,還擁有著比普通玻璃更高的強度——由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的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關鍵技術獲得本屆大獎表彰獎,讓“有光就有電”變成現實。
“傳統的光伏技術像個‘肉夾饃’,把電池片‘夾’在了玻璃裏面。而我們自主創新的全套技術是讓碲化鎘‘長’在玻璃上,讓它變成‘蔥油餅’。”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告訴記者,這項研發成果共獲得34項專利,其中19項發明專利完全是中國自主核心技術專利,實現了碲化鎘發電玻璃的“中國智造”。該項目單條産線每年可帶動産值超10億元,節約2.9萬噸標準煤,減少約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這種會發電的玻璃,本次中國工業大獎集中了多個工業領域的綠色智慧技術。
資源枯竭型礦區走出轉型發展的綠色道路——面對深部開採、産業接續等難題,徐礦集團通過産業轉移、生態轉型等,創出了煤炭老工業基地轉型、關閉礦井重生、衰老礦區生態修復的樣本。
為“綠電”提供高端裝備——寶山鋼鐵通過20多年的自主研發,攻克了高性能取向硅鋼全套工藝、裝備及製造核心技術,助力電網高效化和電力行業的綠電轉型,2021年減排達4.8億噸。經測算,如果在網變壓器全部升級到新一級能效,每年降低電耗約相當於2015年三峽發電總量。
推動能源化工産業高端化、低碳化發展——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創煤、油、氣資源低碳化綜合利用技術路徑,建成全球首套示範裝置,實現了煤油氣資源耦合轉化,化工、採掘、環保産業協同發展,形成了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水資源節約、低碳排放、廢固廢液資源化利用新模式,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0萬噸、節水2000萬噸……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包括綠色工廠874家、綠色設計産品643個、綠色工業園區4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2家。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還將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工業企業在智慧製造、綠色製造等方面精耕細作,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形成合力,推動中國工業高品質發展。
相關新聞
- 2023-03-24數智化轉型賦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 2023-03-20創新+變廢為寶!中國再生纖維産能規模全球第一
- 2023-01-30從破萬億到穩萬億:“工業立市”支撐深圳高品質發展“跑起來”
- 2022-12-16以“穩”助力穩經濟大盤 以“進”積蓄髮展新動能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