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産”做成寧夏鄉村振興大文章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寧夏基於一方水土,圍繞“土特産”做文章,大力發展葡萄酒、枸杞等六個特色産業(簡稱“六特”産業),並通過發展精深加工、更新生産和銷售模式、品牌化發展等措施,推動産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相關專家認為,寧夏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增強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經驗值得借鑒。

 

“土特産”做成寧夏鄉村振興大文章

 

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一家枸杞深加工企業,工作人員在生産線上包裝枸杞深加工産品。記者 王鵬攝

 

“土特産”成産業振興重要抓手

 

寧夏回族自治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地形地貌多樣,又有黃河灌溉之利,獨特的自然稟賦孕育出葡萄酒、枸杞、冷涼蔬菜等多種特産。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寧夏揚長避短,重點做好“土特産”文章。2022年寧夏明確提出,著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特”産業,並出臺一系列支持措施,建立省級領導包抓、工作專班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見實效,讓“土特産”真正成為寧夏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記者從寧夏農業農村廳獲悉,在當地重點支持下,這些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去年,寧夏“六特”産業綜合産值突破2420億元,當地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58.3萬畝,已成國內舉足輕重的葡萄酒産區;枸杞産業發展水準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中寧枸杞”品牌價值超191億;奶牛存欄量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肉牛、灘羊飼養量穩定增長;冷涼蔬菜在香港、廣東等地市場成為“搶手貨”。寧夏“土特産”正加速被消費者認可,形成競爭優勢。

 

把農産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六特”産業發展過程中,寧夏通過推行“龍頭企業+産業協會+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六特”産業帶動下,去年寧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1%,增速全國排名靠前。

 

中衛市中寧縣太陽梁鄉的隆原裕民枸杞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400多畝枸杞,枸杞採摘後由大型加工企業保底收購,每年帶動當地農民務工近4.2萬人次。“枸杞地裏的活不挑人,老人、婦女都能幹,每人每天掙100多元不成問題。”合作社理事長靳川孝説。

 

抓關鍵節點提高産品競爭力

 

為加快“六特”産業發展,寧夏抓住發展關鍵環節促全産業鏈轉型升級,持續增強“六特”産業品質效益與競爭力。

 

——發展精深加工,推動産業全鏈條升級。寧夏農産品加工曾長期停留在“糧去殼、菜去幫、果去皮”式的初級加工水準,産業“特而不強”問題突出。近年來,寧夏著力推動“六特”産業形成集群,鼓勵精深加工,推進葡萄酒、乳製品、預製菜等新産品、高附加值産品研發生産,安慕希等高端乳製品成當地乳製品加工業的新主角,截至去年底,寧夏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1%。

 

“以前公司95%以上的枸杞都以乾果形式銷售,盈利能力不強。這幾年,我們把一半的枸杞加工成原漿出售,産品毛利潤成倍增加,銷售額連年高速增長。”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平説。

 

——生産和行銷模式翻新,激發産業發展活力。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寧夏不少企業正通過重塑生産和銷售模式,增強市場競爭力。2022年,寧夏鹽池津玖羊牧業有限公司共賣出1.4萬多只羊,其中近1.1萬隻來自公司有合作關係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

 

“合作社負責按標準養羊,我們負責銷售並給合作社分紅。”公司負責人楊宗茂説,這種模式實現了雙贏,公司也可將更多精力放在“新零售”渠道開拓上,去年公司線上銷售比例已達30%,今年預計可達60%。

 

——品牌化發展讓特産獲得高溢價。品牌提升是寧夏發展“六特”的重要措施,累計培育了“寧夏菜心”“寧夏牛奶”等區域公用品牌13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寧枸杞”“鹽池灘羊”分別位列2022年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百強榜第9位、第12位和第35位。銷售旺季,鹽池灘羊常常“一羊難求”,一些企業的灘羊肉可賣到100多元1斤,寧夏菜心在廣東、香港等地長期享有定價權。

 

精準補短推動産業健康發展

 

寧夏“六特”産業發展成效顯著,但在此過程中也顯現出地方發展農業特色産業的一些共性短板,部分業內人士和基層幹部表示,需進一步支持補齊。

 

首先,銷售與産品研發力量薄弱是突出短板。“不愁怎麼種(養),就愁怎麼賣”,由於缺少渠道,農産品銷售不暢是各地農民遇到較多的問題,這一點在特色農産品銷售中同樣存在。由於行銷人才稀缺,不少農業企業掌握新行銷手段速度緩慢,與此同時,部分農業企業由於研發力量有限,研發新産品、搞精深加工進度也容易被延緩。

 

其次,知名企業、産品品牌少。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儘管近些年各地培育出不少叫得響的區域公用品牌,但被消費者記得住的企業品牌、産品品牌仍相對較少,“好産品賣不出好價格”的問題依然存在。

 

再次,農村勞動力緊張限制了産業發展。近年來,隨著農村年輕人大規模進城和鄉村産業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呈現緊缺態勢,企業、合作社等用工成本抬升,在用工高峰期,招工難讓很多經營者頭疼。

 

對此,部分業內人士建議,各地在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時,應摒棄重生産而輕銷售的傳統思維,重點抓好農産品供需信息銜接、産銷對接,暢通銷售渠道,大力引進銷售和研發人才。同時,進一步支持企業創建名優企業品牌和産品品牌,擴大、加強農業人才培訓的覆蓋面和實用性,加大力度扶持勞務組織發展,更好地整合人力資源,緩解用工緊缺問題。

標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