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空間、練內功、添動能——中國外貿延續穩中向好勢頭觀察

9日,海關總署發佈中國外貿最新運行情況:今年前4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4月單月進出口3.43萬億元,增長8.9%。

 

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下,累計增速從前2個月的同比微降0.8%轉為一季度增長4.8%,再到前4個月較一季度進一步加快1個百分點,承壓前行的外貿劃出上揚曲線。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外貿進出口穩中向好態勢進一步延續。

 

自動裝配、在線監測、機器人焊接、智慧化倉儲……走進位於浙江省三門縣的西格邁股份有限公司車間,整個生産流程體現出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前4個月,這家主要面向歐美高端市場的汽車減震器製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4億元,同比增速保持兩位數。

 

公司總經理蔣瑞鋒告訴記者,儘管面臨全球經濟下行、外需不足、地緣政治風險等制約因素,但公司聚焦主業,通過提升研發實力推出的新産品不斷收穫海外市場好評,目前,訂單已經排到9月。公司還將加大“走出去”力度,計劃年內參加約30個國家舉辦的展會,努力拓展國際“朋友圈”,培育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

 

作為中國外貿最大主體,經營靈活度高、市場適應性強的民營企業繼續保持好的勢頭。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41.5萬家,同比增加8.9%;民營企業進出口7.05萬億元,同比增長15.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超過五成。海關月度調查顯示,出口訂單增加的企業比例已經連續4個月提升。

 

外貿運行的亮點還體現在出口産品結構持續優化,高附加值産品出口增勢不減。前4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産品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0.5%,佔出口總值的57.9%。其中,受新能源車出口拉動,汽車出口額增長120.3%。

 

9日,在青島海關辦結通關手續後,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産的203輛挖掘機在青島大港碼頭列隊待裝,幾天后這些車輛將隨船發往土耳其等國。這已是今年青島大港口岸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第47批工程車輛。

 

隨著高水準對外開放紮實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準不斷提升。前4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速高出整體10.2個百分點,佔比提升到34.6%。其中,對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沙特阿拉伯等西亞北非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37.4%和9.6%,部分彌補了傳統市場需求不振帶來的影響。

 

數據顯示,進口不及預期、外貿月度增速放緩、對美國和日本等傳統貿易夥伴進出口下降等新變化已成為當前面臨的挑戰。

 

“必須看到,中國外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此前表示,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

 

穩外貿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吸引外商投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國辦印發《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強調穩定和擴大重點産品進出口規模,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商務部積極推動線下展會恢復;海關總署等六部門部署在17個城市開展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上海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企業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廣州提出推進加工貿易産業鏈全過程的數字化轉型……在前期已出臺多輪政策舉措的基礎上,新一輪組合拳再次釋放出加大力度穩外貿的積極信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光普表示,在加強最新政策宣傳解讀、推動落地見效的同時,還要鼓勵各地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出臺支持舉措,切實解決企業困難,繼續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出口退稅的效率,並支持企業充分運用信用保險、貿易信貸等政策工具,不斷激發外貿增長新動能。

 

應對困難挑戰,外貿主體既要“抱團取暖”,更要進一步練好內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莊芮認為,企業通過提升産品品質、加強技術創新、拓寬貿易渠道等方式不斷增強抗風險能力,有助於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外貿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動力,為鞏固國民經濟恢復向好態勢多作貢獻。(鄒多為、魏一駿)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