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7月4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精品主題展現場,工作人員(右)進行汽車倣真平臺漏洞攻防演示講解。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識別AI“假臉”的內容檢測平臺助力降低網絡詐騙隱患、“元宇宙任意門”帶領遊客即刻穿越北京天壇祈年殿……正在北京舉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一系列數字化、智慧化全新應用讓人耳目一新。

 

在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成為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先機和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此間受訪企業家和經濟學家表示,中國與世界共同探索未來的數字生活方式、經濟增長模式與應對挑戰方式,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了“升級版”機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日在大會主論壇發佈數據顯示,2016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增加4.1萬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5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複合增速的1.6倍。

 

數據統計,2022年,美中德日韓等5個世界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為31萬億美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58%。

 

近十年來,中國數據産量和算力規模日漸龐大,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為代表的前沿數字技術層出不窮,二者正通過工程化和産業化的方式,全面融合滲透到傳統産業中去,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廣闊的市場規模、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高性價比商品供給等,是幾十年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惠及世界的戰略機遇。當下,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新賽道促使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供應方、資本提供方和國際發展體系貢獻者的重要性和穩定性愈發凸顯,持續以“升級版”機遇增益世界。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7月4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精品主題展現場,工作人員展示VR萬向跑步機。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數字技術彌合了地理位置偏僻、空間距離遙遠、交通設施落後等鴻溝差距,有利於向世界低成本、低時延分享發展經驗,這是中國釋放‘升級版’機遇的巨大優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説。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正積極與更多國際城市交流,促進全球數字經濟合作。

 

會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爾灣、英國倫敦、阿聯酋阿布扎比、丹麥哥本哈根等18個城市與北京共同發起《全球數字經濟夥伴城市合作倡議》,成為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推動全球城市間和國際多雙邊框架下的數字經濟開放創新網絡的重要舉措。

 

“公司海外客戶主要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美國、歐洲等地域運營著百餘座數據中心。”參會的阿裏雲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説,未來將持續支持全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幫助他們發展業務並實現數字化創新。

 

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成功實踐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從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到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和智慧。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裏雲創始人王堅説,目前中國仍處於數字化早期階段,紅利還未完全釋放。

 

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具有數字基礎設施和互聯網平臺優勢、數據優勢、應用場景優勢和用戶優勢,但也面臨來自創新能力、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數字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挑戰。

 

今年3月,中國發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數據局。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副所長蒲松濤認為,中國正在不斷完善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國家數據局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統籌協調解決目前在數據治理和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瓶頸問題,“未來中國數字經濟會釋放更強勁動能”。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這是7月4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精品主題展現場拍攝的自動化岸橋遠程操控模擬系統。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按照今年年初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中國將在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準進入世界前列。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轉型抱有信心,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新一輪增長引擎,其中蘊含很多合作機遇和方向。”普諾飛思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卡·維雷説。這家專注于神經擬態視覺系統研發的公司,正借助智慧手機、無人機等進入廣闊中國市場。

 

近期發佈的“全球及亞太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83.33%的企業計劃在2023年將中國列為重點業務拓展地區,而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最受投資者青睞。

 

歐陽日輝認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步入“體系化”推進階段,與各國在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市場和數字治理等方面仍有諸多提升空間和合作空間,“中國‘升級版’機遇將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馬欣然、陽娜、陳旭 參與采寫:實習生李沁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