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實錄二:武威,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3-07-19 11:45:34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海峽兩岸記者來到武威市博物館參觀訪問(攝影馬曉葉)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馬曉葉):7月18日,“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的記者們來到甘肅省中部的武威市,欣賞涼州攻鼓子非遺展演,參觀雷臺漢墓文化博物館,走進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古稱涼州,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靠祁連山,北依騰格裏沙漠,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發展的重要通道,更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漫長歷史進程中,武威形成了以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等為主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涼州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在五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悠久的歷史沉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這裡有雷臺漢墓、白塔寺、西夏碑、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等歷史遺跡。
涼州攻鼓子是流傳在武威市涼州區北鄉一帶尤其是四壩鎮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是漢唐軍旅出征樂舞的遺存,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攻鼓子的表演風格渾厚而豪邁,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濃烈的西部特色。表演者身著黑衣白扣,下穿燈籠褲,頭戴黑幞帽,左右兩側插上野雉翎,臉上涂脂擦粉,眉毛畫得粗黑且上翹,儼然是古代的武士。
雷臺漢墓文化博物館,是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的出生地,博物館收藏的漢代歷史遺跡和文物非常豐富。1969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雷台下先後發現了兩座漢代大型磚室墓葬,其中一號漢墓出土了包括銅奔馬在內的各類珍貴文物231件、古錢幣3萬枚,被稱為蘊藏豐富的“地下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館藏各類文物46111件,其中珍貴文物1036件,包括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70件。引人注目的是這些文物中有漢唐絲綢之路文物、西夏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顯示出武威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産資源。
涼州攻鼓子展演現場(攝影馬曉葉)
涼州攻鼓子展演(攝影馬曉葉)
涼州攻鼓子傳承人楊門元接受記者採訪(攝影馬曉葉)
木牛蓬車(攝影馬曉葉)
彩繪漆木鳩(攝影馬曉葉)
武威雷臺漢墓文化博物館內的漢墓銅車馬儀仗隊(攝影馬曉葉)
武威古城市詳圖(攝影馬曉葉)
相關新聞
- 2023-07-19臺青邂逅蘭州:在夜遊黃河的航船上駛向“下一站”
- 2023-07-18“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實錄一:蘭州之精美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