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千百年來,向海奔騰,生生不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母親河之畔,對當地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8月15日是中國第一個“全國生態日”。一起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從衛星視角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22年6月8日

 

地點:四川省宜賓市

 

長江、金沙江、岷江在宜賓市主城區交匯,形成了三江匯流的壯闊景象。習近平來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匯處,聽取當地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介紹。

 

【總書記説】

 

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四川地處長江上游,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2022年與2014年相比,四川宜賓三江口更綠了,岸線更美了。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18年4月24日

 

地點:湖北省宜昌市

 

在長江邊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産業園,習近平總書記步行到沿江碼頭坡道,實地察看沿江設施拆除、碼頭復綠、排污口整治情況。

 

【總書記説】

 

企業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體和重要力量,要強化企業責任,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産能,發展清潔生産,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能力。要下決心把長江沿岸有污染的企業都搬出去,企業搬遷要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2023年與2012年相比,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産業園內,原來臨江建設的生産設施已經搬遷和拆除。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20年8月19日

 

地點:安徽省馬鞍山市

 

薛家洼生態園地處長江岸邊,長期以來亂搭亂建、污水橫流,經過整治,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習近平來到這裡考察調研,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總書記説】

 

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2023年與2012年相比,經過整治後的安徽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綠意盎然。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19年8月21日

 

地點:甘肅省蘭州市

 

習近平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聽取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登上觀景平臺,俯瞰堤壩加固防洪工程,沿步道察看黃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

 

【總書記説】

 

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蘭州市將泵站改造為兩座古樸雅致的觀景亭,連通濱河漫步道和人行道,與黃河風情線融為一體。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20年5月12日

 

地點:山西省太原市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習近平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彙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

 

【總書記説】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的美景,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2022年與2013年相比,通過綜合治理和生態景觀建設,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水量更豐、風光更美。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時間:2021年10月20日

 

地點:山東省東營市

 

習近平來到黃河入海口,憑欄遠眺,察看河道水情,詳細詢問徑流量、輸沙量等。隨後,習近平走進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聽取黃河流路變遷、水沙變化和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情況介紹。

 

【總書記説】

 

紮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要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衛星看變化】

 

跟隨總書記足跡,看母親河生態之變

 

↑2022年與2014年相比,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濕地綠草如茵。

 

出品:劉菁 李俊

 

策劃:李亞彪 常愛玲 齊慧傑 周寧 令偉家

 

監製:張紫赟 黃慶華

 

終審:何莉 週年鈞

 

記者:水金辰 黃博涵

 

編輯:王浩程 姜子煒 侯幫興 鄔金夫

 

設計:趙丹陽

 

技術支持:密雅琪

 

實習生:趙玥先 周雅 姜盈萱 趙伯翰

 

衛星數據:星圖地球數據雲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合出品

 

(水金辰 黃博涵)

標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