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暑期已經接近尾聲,這個暑期你是怎麼度過的?有沒有帶著家人去旅遊?有沒有給孩子報個研學遊?有沒有去看電影、看演出?

 

今年暑期,國內旅遊市場可以説是熱鬧非凡、精彩紛呈。一起關注:今年暑期,有哪些文旅消費的新場景、新業態精彩出圈?今年暑期文旅市場呈現哪些新特點?今年上半年,中國文旅市場持續恢復,那麼,未來文旅消費又將如何釋放出更大潛力?

 

首先我們先到各地去看看有哪些精彩的文旅活動。

 

寓教于“遊” 暑期研學主題豐富熱度高

 

近年來,研學遊走俏暑期旅遊市場。這些研學活動主題日益豐富,也讓暑期文旅市場更加多元。

 

不久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的夏季研學營,迎來了一批青少年學員。研學從3公里沙漠徒步開啟,用行走的方式,讓學員們感受沙漠荒漠化治理的艱辛。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烏蘭布和沙漠研習營學員 馬驛驊:通過這次研學之旅沙漠徒步,學會了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如何用各種辦法來判別方向,也學會了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如何獲得水源。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位於甘肅金昌的火星1號基地,是一個科普研學文旅基地。參觀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製作火星太空艙模型、在戶外勘測地質環境、穿上航天服去看模擬隕石坑、在火星星際探索體驗中心認識了解航天科技成就,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能夠在這裡沉浸式地了解火星。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研學團學生曾梓皓:非常興奮,感覺這裡的地形非常複雜,模擬火星地貌很像。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青島第二海水浴場,中國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帶領著研學團的學生在海洋潮間帶認識、採集海藻。隨後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對藻類進行鑒定、清洗、製作藻類臘葉標本,聽專家科普海洋知識。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青島嘉峪關學校學生 王思焱:這些海洋動物的魅力也很吸引我,但是有一些海洋的問題也在逐步惡化著,我想今後好好學習,以後盡我的一份微薄之力,讓我們的海洋變得更美。

 

暑期“博物館遊”升溫 特色活動受歡迎

 

暑期熱門的旅遊地有哪些?博物館當屬其一。今年暑期,不少地方“博物館遊”火熱。各地博物館不僅推出了各類特色活動和産品,還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公眾參觀需求。

 

今年暑期,湖南長沙博物館推出名為“穿越小達人”的自主趣味參觀,活動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開設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在“文字裏的‘長沙’”主題探索活動中,孩子們在展廳裏尋找不同時代“長沙”二字的奧秘。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文物修復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考古的樂趣。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參觀學生 馮鋮然:以遊戲、娛樂、互動的形式,我知道了很多歷史文化知識,也豐富了我的暑假生活。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蘇州,包括蘇州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在內的9家博物館都推出了延時開放服務,將開放時間從過去的下午5時統一延長到晚上9時。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上海,多家博物館開展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成為市民遊客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仲夏休閒好去處。

 

家長 池玲:白天太熱了,正好看到歷史博物館的一個介紹活動,我們都覺得很好,然後就約著帶小朋友一起過來玩了。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上海歷史博物館,“長江口二號科學考古進行時”展覽設計了探秘展覽、親子知識秀、兒童光影劇等系列活動。在博物館的戶外庭院,還有豐富的手工活動和遊戲,讓觀眾感受獨特的博物館夜間氛圍。除了延長開放時間,上海各博物館根據自身特色策劃專場活動,推出門票、文創産品等折扣優惠,部分場館還配套提供餐飲服務,滿足遊客在週末夜間來館的不同需求。

 

多地推出暑期“夜遊”模式 拓展新“夜”態

 

暑期白天氣溫高,夜間出行遊玩成了不少人的選擇。各地不斷推出多元的夜間消費新場景和新業態,點燃了夜間經濟新活力。除了夜遊博物館,許多景區也推出了夜遊模式。

 

在夜晚燈光的映襯下,位於北京昌平的居庸關長城宛如遊龍,盤踞群山之間。遊客們夜登長城,感受古老長城的魅力。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陜西西安藍田縣白鹿原影視城,這裡推出一系列夜演、夜遊、夜市場等體驗項目,滿足遊客夜間休閒觀演的需求。今年暑期,西安推出了百餘場夜間促消費活動,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豐富的夜間消費體驗。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江蘇溧陽天目湖,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沉浸式”的夜航項目,觀賞情景水秀表演。表演集情景劇、歌舞表演、燈光秀于一體,不僅融入溧陽當地文化,也給遊客帶來新體驗。

 

沉浸式文旅受追捧 新體驗激發新活力

 

沉浸式文旅如今越來越受遊客追捧。創新的沉浸式文旅項目不斷涌現,不僅給遊客帶來新的體驗,也激發文旅市場不斷迸發新的活力。

 

在陜西西安拍攝電影的老廠區,這個暑期以來,持續舉辦的電影檔案展、好物集市、音樂節等活動,已經吸引了超100萬人次的遊客前來參觀。老廠區目前已被改造為光影藝術的新空間,古樸紅磚墻面上挂滿各式電影海報,遊客們邊走邊看,拍照打卡。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遊客 陳興馨:還是挺震撼的,周圍的環境是復古風,像電影裏面拍出來的電影感。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在現場的電影博物館內,陳設著來自世界各國、不同年代的300多臺電影放映機,遊客可以零距離進行體驗。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這個暑期,沉浸式文旅項目不斷涌現,近日,中國交響樂團聯合無相藝術空間,將音樂會與數字藝術結合,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盛宴;而在玉龍雪山腳下的雲南麗江古城文林村內,遊客和身著節日盛裝的納西族男女老少一起,體驗傳統火把節的歡樂;在北京,沉浸式話劇演出給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這個暑假哪些文旅消費最出圈?有這些新特點

 

觀眾就座的整個區域就是舞臺本身,戲就在身邊開演。眼前吃的是真的晚餐,而身邊坐著的可不一定是真的觀眾,很有可能是這場戲的演員,沒準你還會被冷不丁叫出來,置身劇情,參演其中。

 

據悉,文化和旅遊部將聯動各地不斷推動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提升文旅消費體驗,帶動文旅消費增長。

 

暑期文旅市場持續火熱 呈現哪些新特點?

 

今年中國暑期文旅市場呈現出哪些新特點?來聽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的解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洪向華:疫情過後的首個暑假,國內旅遊業復蘇十分強勁,全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旅遊景區一票難求,音樂節、露營節等消費爆點不斷涌現。

 

整體來看,文旅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遊逸結合。以深度、慢享、休閒為特點的旅居出行模式更加受到遊客的青睞,遊客們的出行觀念逐步從參觀打卡演變為更注重體驗的沉浸式出遊和舒適感的度假;

 

第二,多元業態的融合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比如“音樂+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體育+旅遊”,消費的升級態勢比較明顯,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與韌性;

 

第三,文化體驗是旅遊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發的熱愛越來越強,一項項文化元素在旅遊業的推動下活了起來、動了起來,體現出中國人民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未來文旅消費如何釋放更大潛力?

 

中國文旅市場持續恢復。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超六成。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3萬億元,同比增長超九成。居民旅遊需求得到了集中釋放、旅遊出行大幅增加,帶動了相關消費的擴大。暑期以來文旅市場也是延續了強勁復蘇勢頭。那麼未來文旅消費如何釋放更大潛力呢?繼續聽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的解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洪向華:隨著人們消費信心的加速發展和消費潛能的加速釋放,為未來文旅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

 

首先,要營造好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內容,加大惠民力度,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其次,豐富産品的創新供給。當前旅遊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優質旅遊産品的供給不足,因此要推動更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進入,鼓勵旅遊供給商更好地加快創新的腳步。

 

再次,延伸文旅産業的鏈條。例如挖掘旅遊目的地的獨特文化價值,開發新的業態,打造特色的文旅品牌,融合優質的文化資源,以品牌觸發做到一融皆融,能融盡融。

 

同時,提升旅遊目的地的智慧化水準。整合各地資源,構築數字文旅的産業鏈,實現前端旅遊項目的開發,終端電子商務的管理,後端全媒體行銷和融合,進一步拓寬文旅市場。(編輯:譚慧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