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喜愛大陸新媒體已然形成一股熱潮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3-09-13 16:05:16 | 來源: 華夏經緯網 |
目前台灣青少年喜愛大陸新媒體已然形成一股熱潮,小紅書、抖音、B站等大陸商業化社交軟體深受台灣年輕一代喜愛。尤其大陸社交軟體繼TikTok之後,“小紅書”逐漸成為年輕人最愛用的社交平臺之一。2022年“德國之聲”調查台灣地區“Google Play ”商店的免費社交軟體分類排行,3、4月份“小紅書”已擠入前段,甚至多次擊敗Facebook、推特、Instagram、Dcard、TikTok、微博等,位居第一。
對台灣青少年喜愛使用大陸新媒體的這一純脆民間現象,引發諸多爭辯。反對者認為,這是大陸對臺“文化統戰”和“認知作戰”的新方式,質疑這些“大陸出品”的App為“洪水猛獸”;指控這是大陸對臺“認知作戰”,通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軟體,用生活化方式對台灣青少年進行“文化滲透”。
然支持論者以為,動輒以統戰、認知作戰標簽化這一社會現象,此説法過於“泛政治化”成癮,無端抹黑抹紅指控;陷入自我編織的“信息繭房”裏,標簽化對大陸的形像是閉塞、負面的,無助於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正確認識。尤其反論是上世紀80年代,大陸社會風靡港臺流行文化,難道也是港臺對大陸採取和平演變或認知作戰嗎?
民進黨當局官員曾針對大陸新媒體角色,“無限上綱”提出扮演統戰及認知作戰作用,這也凸顯其對台灣社會年輕人認同並未有十足信心,反而擔心年輕人被所謂“統戰”及認知作戰所影響。民進黨官員公開質疑,大陸社交應用軟體平常輸出軟性內容,一旦兩岸爆發戰爭,可能造成大陸運用假消息對臺發動認知作戰;同時宣稱網絡無界限,無法完全禁止台灣社會民眾看TikTok、小紅書的舞蹈、風光。
這凸顯民進黨兩岸政策及路線困境,面對年輕人喜愛大陸新媒體,既擔心年輕人受影響,又無法行使公權力完全限制之。但民進黨當局官員公開宣稱,將會密切關注當和平轉變成戰爭的時刻,大陸將會怎麼操作“認知作戰”。就此而論,對於年輕人喜愛大陸新媒體,民進黨則簡單化地賦予其具有認知作戰作用及角色,無疑地,這將使兩岸關係更加“泛政治化”,及流於意識型態化對抗。
許多泛綠政治人物不斷宣稱,大陸正透過TikTok、小紅書等社交軟體操作“認知作戰”及文化滲透。民進黨指控大陸對臺實施認知作戰,為加以防範採取“先發制人”限制性措施,要求禁止台灣業者代理或經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大陸互聯網視聽服務﹔並以“資安風險”對“淘寶台灣”進行開罰。然而,這仍然無法抵擋台灣年輕人對大陸新媒體喜愛。
對此,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曾批評這是“政治操弄”,宣稱“台灣很多年輕人喜歡用大陸的一些社交軟體,如小紅書、抖音、愛奇藝等,最直接的原因是好用、好懂、好玩。”2023年6月朱鳳蓮曾在海峽論壇分論壇、“青春同行 共享未來”兩岸新媒體中華文化河南創享行啟程儀式上表示,兩岸年輕人可運用新媒體的思維去理解、呈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和感悟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換言之,新媒體可作為觀測大陸社會發展及中華文化的工具及利器。
這顯示泛綠政黨對於台灣青年愛使用大陸新媒體,顯得非常沒有自信,擔心台灣青年被“認知作戰”及統戰所影響。
根據調查研究,島內年輕人喜歡使用小紅書,與許多同儕年輕人使用受影響有關;也與其具有豐富美粧知識、互動性高及通用中文易接受,未必是受到文化滲透所影響。
值得説明是,小紅書、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傳播的內容,讓台灣年輕人看到與過往認知不一樣的大陸社會,戳破一些泛綠台灣大眾媒體不客觀地報導大陸社會現狀及發展,造成一些錯誤偏差刻板印象,確實新媒體具有解構、重構年輕人從小被教育的“反中”、“仇中”、“反共”思維框架。透過大陸新媒體的報導,可提供台灣民眾看到“一個發展、多元、進步和真實的大陸”。
大陸新媒體發展的廣泛性報導及快速傳播力,提供外界更多渠道能夠平衡、理性、客觀地認識大陸社會發展,可降低一些國際及台灣社會“反中”媒體的失衡報導效應。事實上,台灣為一高度娛樂化社會,易使抖音、小紅書使用走紅及普及化。有趣是,不少台灣青年雖從未到過大陸,卻對大陸應用軟體非常了解,熟知大陸網絡流行語。年輕族群因運用這些新媒體軟體,增進對大陸的關注度和好奇心,從而激發到大陸旅遊、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的動機。
長期以來,台灣民眾一直籠罩在西方主流媒體主導、構建、塑造的輿論氛圍下生活;尤其伴隨民進黨主政後受到“綠化”傳播媒體,所散播“反中保臺”意識,更是無法理性客觀審視當前兩岸關係所面臨困境及挑戰。雖然台灣信息相對開放十足多元化,但普遍民眾心態卻相對封閉保守,無法充分理解及選擇台灣未來發展,究竟應是採取“親中友美”均衡戰略或是採取一邊倒“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臺”路線。
毋庸置疑,相較于傳統媒體,無論是大陸新媒體或台灣自媒體或網紅所發揮作用更大。對兩岸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擴散力和影響力,因更實時其影響效應更廣泛;傳統媒體採訪報導播出速度較緩慢,但新媒體其傳播力則十足。從兩岸受眾和報導效率來説,大陸新媒體快速傳播功能,助於外界更有效率認識大陸社會發展。
伴隨大陸現代化發展,經濟全球第二、軍事也是第二,開始提倡民族、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自信,大陸崛起給予中華國族建構及振興中華文化契機。兩岸綜合實力落差加大,無疑地也使台灣民眾喪失自信心,從而擔心可能失去掌握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詮釋權及主導權。台灣年輕人喜愛大陸新媒體,引發泛綠政治聯盟的疑慮及批判,或許正是彰顯出這一普遍性集體焦慮及不安心理。(作者 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新聞
- 2023-07-20臺報社論:台灣年輕一代為何愛上“小紅書”
- 2022-04-15台灣“Z世代”愛上大陸社交軟體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