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廈門,一個實現兩岸深度融合與心靈契合的地方

在波瀾壯闊的海峽兩岸交流歷程中,廈門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十七屆海峽論壇的成功舉辦,一次次證明著廈門不僅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更是實現兩岸深度融合與心靈契合的溫馨港灣。

 

廈門,一個實現兩岸深度融合與心靈契合的地方_fororder_圖1

 

青年是兩岸交流的生力軍,也是兩岸融合的未來和希望。廈門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為台灣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會,成為台灣青年到大陸逐夢的“第一家園”。台灣青年張立齊2013年來到北京大學讀書,期間參與了西部計劃的支教,在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當老師。2019年,他來到廈門工作。經過這些年在廈門的歷練和沉澱,他説:“大陸有廣闊的空間、舞臺和公平的競爭機會,學校的科學研究領域都讓台灣青年參與進來。這裡用最真誠的心幫助照顧台灣青年。”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台灣大多數的人也都是從福建漳州、泉州過去的,本來就是一家人。在廈門,就能看到金門。張立齊認為,青年是這個時代的頂梁柱,青年強,國家就會強。台灣青年也應該參與其中,不應該被限縮在很小的世界,要勇敢地大步向前。他鼓勵台灣青年來廈門,來大陸看一看,只有走出來,才能看到大陸的繁榮、富強和現代化。

 

經濟合作是兩岸融合的堅實基礎。4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在這裡,兩岸企業家們攜手共進,共同開拓市場,分享發展機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兩岸經濟融合的無限可能。獲得2025年福建“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優秀創業項目 “創業之星”稱號的台灣青年徐新然來廈門已經兩年。他説:“在廈門創業就像回到家一樣,這裡給予的政策支持非常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企業就能走向更高的領域。”幫助徐新然創業成功的台灣青年林宗龍,從台北到廈門發展已經有十幾年了,他説:“當年,我來大陸的第一個機遇就是參加海峽論壇,我是2019年的‘創業之星’。現在,我想成為兩岸間溝通的橋梁,介紹更多的台灣青年來這裡,將兩岸經濟進行融合,帶領他們共圓中國夢。中國經濟這麼強,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台灣青年逐夢大陸。這次,我帶領的兩位台灣青年拿到‘創業之星’稱號,看到他們的成長,更增加我為兩岸經濟發展做貢獻的決心。”自稱“老臺青”的他通過實際行動,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發展,也為兩岸經濟交流與融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他們的故事,也只是眾多台灣青年在廈門創業成功的縮影。

 

廈門,一個實現兩岸深度融合與心靈契合的地方_fororder_圖2

 

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紐帶。兩岸文化的交融,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的結合,更是心靈深處的契合。它讓兩岸同胞在共同的中華傳統文化記憶中找到了歸屬感,也讓彼此的心更加貼近。2001年,臺胞蕭棋元來到廈門,接手家裏在大陸的生意,成為了臺商二代。現在的他,是一名廈門女婿。在這裡,與太太吳丹一起“織”造屬於他們的文創版圖,創作研發了“十二生肖”文創IP。他們以針織文創作為突破口,把想法設計成十二生肖形象的針織娃娃,讓更多的兩岸同胞了解、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吳丹説:“作為炎黃子孫,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升文化自信,也是我們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

 

在海峽論壇的舞臺上,兩岸學生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相聚於此,分享夢想、交流創意,用青春的筆觸描繪著兩岸融合的美好畫卷。談到參加作為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的第二十三屆海峽青年論壇的感受,三位在北京讀書的台灣學生給出同樣的答案,交流非常重要!在這兒,可以認識新朋友,也能夠和老朋友相聚。廈門不僅風景優美,也開拓了眼界。他們想送給還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青年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定要親眼來看一看大陸的美。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時表示,我們堅定順應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致力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讓台灣同胞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兩岸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同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十七屆海峽論壇見證了廈門這座城市如何以實際行動詮釋“兩岸一家親”的深刻內涵,讓兩岸同胞的心越靠越近。從青年交流到政策支持,從經濟合作到文化交融,廈門在兩岸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為兩岸同胞共同的福祉貢獻著力量。廈門,這個實現兩岸深度融合與心靈契合的地方,用它的溫暖與包容,書寫著屬於兩岸的動人篇章。在這裡,兩岸同胞可以放下隔閡,擁抱彼此,可以攜手前行,共創未來。它讓我們堅信,無論未來道路如何,兩岸同胞的心都將緊緊相連。(作者  左妍冰)

誰也阻擋不了血濃于水的家人走近走親——寫在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前夕

2025-06-13

夏日鷺島,花團錦簇,喜迎盛事。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將於6月15日在福建廈門舉辦。論壇主會場設在廈門,福建有關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將舉辦相關活動。台灣有關政黨代表以及工會、青年、婦女、民間信俗、農漁水利、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超過7000人將受邀參加。

 

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開幕前,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陸續展開。6月10日,以“緣係關帝,融合兩岸”為主題的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第三十四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開幕;6月12日,以“融通兩岸 向海而興”為主題的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海峽閱讀大會在福建福州開幕......在6月3日舉行的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上,湖北省武漢市台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天山説,2024年,他找到了在泉州南安的親人,續上了這段分隔兩岸200多年的族譜。他説:“以族親身份回到祖地那天,我的心裏百感交集。在南安祠堂前叩首時,我記憶裏台灣新北的祖先遺訓與之重疊在了一起,千言萬語,最後化作了一句,‘回家真好’。” “兩岸同根同源,血濃于水,雙方的情感是化不開的。”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秘書長高崇軒日前在一個活動上表達了對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守護共同家園的期盼。

 

誰也阻擋不了血濃于水的家人走近走親——寫在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前夕_fororder_圖2

 

2025年6月12日,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海峽閱讀大會開幕式現場。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兩岸同胞是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常來常往、走近走親是大家的共同願望。海峽論壇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是深受兩岸民眾喜愛的民間交流活動,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6屆,是促進兩岸各界廣泛交往、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同胞通過海峽論壇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誼、增進福祉、走近走親。

 

日前,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的大陸直播之旅在兩岸掀起熱潮。這説明兩岸同胞渴望互相了解、增進情誼。陳之漢説,民進黨當局最擅長的就是“恐中”“仇中”,這次來大陸就是要帶台灣民眾看看真實的大陸是什麼樣子,老百姓怎麼吃、怎麼玩,高鐵有沒有靠背,老百姓是不是天天吃榨菜,看看誰在説謊。“館長”所到之處,都受到大陸民眾的熱烈歡迎。許多大陸民眾通過自駕、外賣對“館長”“投喂”各種美食和禮物。為“館長”服務的導遊説,本來兩岸文化就是相通的,我們跟台灣同胞聊起來非常暢通,沒有任何拘束。

 

誰也阻擋不了血濃于水的家人走近走親——寫在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前夕_fororder_圖3

 

2025年6月10日,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第三十四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文藝表演《關公頌》。 

 

面對兩岸民眾的交流熱潮,民進黨當局坐立不安,逆潮流而動、背民心所向,百般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臺陸委會不久前聲稱,為防範大陸利用海峽論壇對臺進行所謂“政治操作”,不建議地方政府人員出席、勸阻台灣民眾參加。有島內輿論分析,今年民進黨當局對有關人員參加海峽論壇的相關表態,在過去“從未出現過”。此前臺陸委會的用詞僅是“不樂見”,今年則直接改為“建議勿出席”,堪稱赤裸裸的威脅。

 

面對民進黨當局的極力阻撓,島內諸多有識之士仍初心不改,期待通過交流化解分歧,極誠懇地推動和發展兩岸關係。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先生將率台灣青年于6月14日至27日赴福建、甘肅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2025(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敦煌)等活動並參訪。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馬英九認為在兩岸兵兇戰危之際,唯有深化兩岸交流,才能降低緊張,增進了解,歡迎台灣各界一起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賴士葆指出,海峽論壇是長年存在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雖然臺陸委會將其定義為所謂“統戰論壇”,但這種帽子不能説扣就扣。兩岸關係越緊張,越需要對話與交流。他反問,有多少民進黨人士在大陸經商獲利,來往密切,卻從不被質疑?

 

台灣“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稱,臺陸委會對於兩岸交流的認定,完全是以政治濾鏡看待,抹殺兩岸業界人士尋求交流與合作的功能,不但言過其實,而且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基本精神。台灣旺報日前發表社評指出,兩岸宗教、文藝、教育之間原本就有深厚的淵源與聯結,民間供奉神明絕大多數源於大陸,許多大學是1949年前後自大陸播遷而來,更不要説網絡時代陸劇在臺熱播、兩岸演藝人員合作無間。這些領域的交流,自然而然“一脈相承”、“渾然一體”,若全視為“統戰”而加以排斥或禁止,豈不等於否定自己的文化底蘊?

 

誰也阻擋不了血濃于水的家人走近走親——寫在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前夕_fororder_圖1

 

2024年6月15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兩岸兒童同聲唱響《同根謠》。圖為參與大會文藝演出的兩岸演出人員表演結束後答謝觀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島內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誰都忽視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願望誰都阻擋不住,台灣民眾希望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的熱情誰都澆滅不了。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但兩岸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如今,包括海峽論壇在內的兩岸各種交流活動持續熱絡,兩岸新朋老友歡聚一堂,熱情交流、厚植情誼。這一切充分表明民進黨當局的“綠色恐怖”、阻撓限制完全不得人心。

 

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定位,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安排大會活動以及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系列活動共56場。通過這些活動,兩岸民眾的心將走得更近。大道之行,民心所向。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兩岸同胞都盼望家園和平安寧、家人和諧相處。祝願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圓滿成功,期待兩岸同胞共同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時刻!(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兩岸關注第十七屆海峽論壇 記者觀察:兩岸交流勢不可擋

2025-06-16
展開全文

兩岸交流合作民心所向無法阻擋——台灣各界積極評價海峽論壇

2025-06-18

新華社記者李建華、李悅

 

正在廈門舉行的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受到台灣各界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島內輿論指出,本屆海峽論壇亮點紛呈,吸引臺胞踴躍參與,充分表明常來常往、走近走親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兩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無法阻擋。

 

連日來,島內主要媒體對海峽論壇這一兩岸民間交流盛會高度關注,主流報紙均在重要版面進行大篇幅報道。《中國時報》《聯合報》等除詳細報道大會召開的盛況外,還特別介紹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首次參會情況。

 

《中國時報》刊文指出,作為兩岸民間交流最重要的平臺之一,本屆論壇吸引台灣政黨代表及工會、文旅、工商金融等各界別人士超過7000人參加,讓處心積慮限阻兩岸交流交往的民進黨當局“破功”,充分説明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兩岸民間交流往來無法阻擋。

 

台灣時事評論員謝志傳受訪表示,民進黨當局不負責任地對兩岸交流層層設限,但島內希望與大陸交流的大有人在,兩岸交流交往絕不會因這種人為阻礙而停止,超過7000名臺胞參與本屆海峽論壇就是有力證明。

 

島內各界特別關注本屆海峽論壇呈現的諸多特色和亮點。《中國時報》的報道詳細介紹論壇系列活動和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建設成果,指出系列活動“聚焦青年基層”,顯示無論臺海局勢如何變化,海峽論壇都持續推進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名譽理事長汪誕平表示,今年看到青年交流活動大幅增加,包括藝術交流匯、音樂交流季、閱讀大會等,此外還通過各類活動展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建設成效,讓人感受到大陸持續為臺胞謀利造福的誠意和善意。

 

中國國民黨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除參加論壇大會外,還特別出席海峽青年論壇。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的交流非常必要,自己格外看重青年交流,這對促進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有重要作用。

 

“這些年來海峽論壇內容越來越豐富,充分展現出兩岸民間交流的韌性與活力。”台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説,對兩岸企業界來説,海峽論壇不僅是凝聚共識、拓展商機的契機,更是穩定互信、創造雙贏的關鍵橋梁。他建議,兩岸應持續推動文化與青年交流、産業對接互動,尤其在AI産業方面兩岸青年可以多交流互動。

 

汪誕平指出,2024年台灣同胞赴大陸402.3萬人次,同比增長54.3%,事實證明“台灣同胞奔赴大陸的熱潮是沒辦法阻擋的”,常來常往、走近走親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17日出版的《中國時報》指出,民進黨當局應從島內百姓福祉出發,順應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拿出切實行動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常態化,促進兩岸關係融冰。

 

島內輿論認為,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福澤兩岸。兩岸同胞必將繼續深化交流交往,共同譜寫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展開全文

百姓的論壇,交流的盛會——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綜述

2025-06-18

新華社記者李寒芳、許雪毅、吳濟海

 

海天相接處,波光瀲艷映照兩岸期盼。面向金門方向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15日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在此啟幕。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本屆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56場活動串聯起青年、基層、文化、經濟四大板塊,生動展現兩岸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

 

民心所向連兩岸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讓交流毫無距離與差異。”首次參會的台灣青年鄭秉棋道出心聲。

 

海峽論壇是兩岸百姓的論壇、交流的盛會。之前成功舉辦的16屆論壇,共開展各類活動近800場,累計吸引兩岸同胞35萬餘人次參與,其中台灣同胞超過14萬人次。本屆海峽論壇繼續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定位,搭起兩岸同胞心貼心的“連心橋”。

 

在民進黨當局污名化海峽論壇、恐嚇阻撓臺胞參與的情況下,數千名同胞仍義無反顧赴會,用腳步衝破藩籬。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首次與會,更達到台灣知名人士參加海峽論壇的最高層級。

 

“雖然現在兩岸形勢嚴峻,但台灣民眾還是願意來交流,這是民心所向。”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戚嘉林説,歷史潮流是擋不住的。

 

“海峽論壇的熱鬧,自然又是戳到了民進黨的玻璃心。我們來參加海峽論壇,就是希望推動兩岸交流。”台灣民生黨主席張穆庭説。

 

兩岸同名村“村BA”上青年球員以球會友,兩岸龍舟賽奮楫擊水激昂競渡,海峽兩岸各民族歌會曲目傳情……海峽論壇各項活動亮點紛呈,既有“專業色彩”也有“民間味道”,既有溫度也接地氣,兩岸同胞在體驗中深化聯結。

 

台灣青年林彥辰是海峽論壇的“常客”。他一再呼籲台灣青年親身感受大陸發展。“只有了解真實的大陸,才能打破島內不實輿論禁錮,守護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根脈。”

 

海峽論壇期間,正逢“百年中山路·兩岸共潮生”為主題的廈門台灣周活動。漫步鷺島,首次參加論壇的台灣媒體人翟翾用手機拍攝了海峽論壇的盛況,也捕捉了廈門的城市風貌。“我要把所見所聞帶回台灣,回應台灣年輕人希望了解大陸真實情況的訴求。”

 

青春作伴向未來

 

青年是海峽論壇活躍的生力軍。

 

《長安三萬里》閩南語配音的河洛雅言回蕩會場,臺青張鈞凱分享拍攝紀錄片《兩岸家書》尋根的經歷引發共鳴。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青年論壇吸引約470名兩岸青年奔赴這場“青春之約”,其中台灣青年約佔七成。

 

“我們可以暢想,兩岸青年一起組建‘傳統文化年輕化實驗室’,用短視頻、動漫、遊戲、元宇宙等新語言來重述我們的經典故事。”電影《哪吒2》藝術總監王毅在論壇上説。

 

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論壇上,兩岸自媒體達人以脫口秀、沉浸式直播、情景舞劇等創新形式,詮釋新媒體如何成為兩岸青年對話的“數字紐帶”與“融合航道”,書寫青春版兩岸“融合日記”。

 

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上,325名台灣專業人才參與,活動規模創歷史新高。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積極推動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專業化臺青創業基地落地。論壇還面向台灣青年提供就業職位、實習實訓機會,推動兩岸相關單位和企業簽訂鄉村振興、臺青創業、科技教育等多項協議,助力台灣青年在大陸落地生根,築造兩岸青年發展新平臺。

 

“我在大陸,大家將我當親人。大陸市場這麼大,我自然要選擇大陸。”杭州盲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啟民在15日舉行的論壇大會上動情地説。

 

融合發展繪新章

 

親望親好,同心同行,這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情感紐帶,更是深化融合發展的共同信念。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印發兩年來,兩岸融合發展在理念思路上不斷深化,在政策制度上不斷完善,在創新探索上不斷突破。在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融合發展”成為與會兩岸同胞的熱詞。

 

今年一季度兩岸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15.2%,福建省實際利用台資6.4億美元,同比快速增長,佔大陸比重超過50%。

 

“這充分説明兩岸經貿相互依存度和聯結性非常高。”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提到這組數字。他尤其關注本屆論壇上的科技創新議題,“人工智能如何更廣應用、賦能臺企升級等議題緊抓時代脈絡,順應兩岸經濟環境變化,我們看到各方及時推出新做法、新亮點”。

 

“兩岸電商智慧物流平臺”“閩臺兩岸鄉創鄉建文旅經濟項目”……海峽青年論壇上,2025年福建“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優秀創業項目的臺青創業者獲頒獎項。從“兩岸同源”的情感歸依,到“攜手打拼”的實踐落地,兩岸青年將血脈親情轉化為融合發展的十足動力。

 

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特色鄉鎮交流對接、共同家園論壇等系列活動,深化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一一展現。基層調解員帶著社區治理的“台灣經驗”跨海交流,兩岸青年共繪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閩台中醫“雙向”師承拜師……從經貿互通到文脈相承,從政策協同到情感共鳴,融合發展的根系更深扎進土壤。

 

話親情、敘友誼、談交流、促合作——兩岸同胞不分彼此、其樂融融,在論壇中凝聚共識: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兩岸同胞交心交融、共謀發展,定能攜手共進,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展開全文

海峽論壇見證台灣青年在大陸追夢、圓夢

2025-06-18

海峽論壇見證台灣青年在大陸追夢、圓夢

 

6月15日,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每年盛夏時節,兩岸同胞都如約相聚在鷺島廈門,共赴一場海峽之約。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交流盛會,海峽論壇自2009年創辦至今已歷經十七載,成為兩岸民眾暢敘鄉情、交流互鑒、洽談合作的重要平臺。而在每年的海峽論壇上,兩岸青年交流無疑是其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今年首次帶領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大九學堂”的學員參與海峽論壇,格外受到兩岸關注。馬英九在海峽論壇大會上致辭時説,兩岸唯有透過不間斷的交流與認識,才能減少誤解,避免誤判,建立信任與共識,共同尋找合作與發展的機會。未來希望更多台灣年輕人到大陸交流,也希望大陸民眾多去台灣看看。

 

的確,兩岸融合發展,關鍵在於同胞之間的交流往來。而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也是參與兩岸交流的主力軍,更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本屆論壇持續拓展青年交流交往,舉辦海峽青年論壇、海峽視聽季、海峽閱讀大會,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匯、音樂交流季、青少年中華姓氏源流知識競賽,海峽兩岸職業教育、青少年新媒體、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等青年交流活動,而其他交流板塊也有很多活動將青年群體納入其中。兩岸青年在海峽論壇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共逐夢想,一起成為新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貢獻者。

 

海峽論壇見證並記錄著許多台灣青年的成長歷程。今年,又有台灣青年帶來了自己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感人故事。比如,2013年隻身來大陸、現在杭州創業發展的林啟民,在經過12年的風雨磨煉後,他從一無所有的台灣青年,逐漸成長為接納了600余位殘障人士就業的企業負責人;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教授、律師林浩鼎在大陸十六載始終堅持追求法治理想,如今他擁有三種身份: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教授、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合夥人兼主任律師和大陸多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在大陸廣闊天地裏施展才華、實現夢想。

 

林啟民、林浩鼎等人正是無數台灣青年在大陸廣闊天地裏追夢、築夢、圓夢的縮影。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台灣青年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推動兩岸交流、投身祖國建設,激揚出青春活力。他們不斷抓住祖國大陸新發展階段的機遇,並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者、貢獻者和受益者,為兩岸融合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今年2月,福建發佈第四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其中,試點允許台灣業者在閩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公司。台灣青年江國銘順利獲得大陸首張面向台灣業者發放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目前,他正與大陸青年陳鐸合作共同打造海峽兩岸共創的AIGC動畫IP——《活寶檔案》。在廈門追夢的臺青范姜鋒,也幫助著其他的台灣青年來大陸築夢、圓夢。10年間,他協助更多台灣青年實現創業夢想,至今已推動約4萬名台灣青年到大陸交流,落地超過500個臺青項目。

 

儘管當前臺海局勢緊張,賴清德當局變本加厲阻擾兩岸交流往來,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近來更一再污名化海峽論壇、恐嚇阻撓臺胞參與。然而,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超過7000名台灣各界人士無畏無懼、毅然決然共襄盛舉。這充分表明,兩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的台灣同胞已逐漸成為線下兩岸交流主體。期待更多兩岸青年勇於擔當、攜手共進,為兩岸融合發展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文/張亞靜)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