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 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合作品質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評論,梳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編 者

 

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肯尼亞有了第一條現代化鐵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煥生機,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再創輝煌,哈薩克斯坦的小麥賣到了東南亞,中老鐵路讓東南亞水果有了更便捷出口通道……世界經濟版圖上,沒有哪個倡議能像共建“一帶一路”這樣,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凝聚如此廣泛的民心。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由此開啟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這個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實踐充分表明,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突出發展視角,是合民心、順潮流的好事。當今世介面臨的各種難題,追根溯源都與發展鴻溝、發展赤字有關。全球範圍看,發展領域仍面臨巨大融資缺口,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任重道遠。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一帶一路”建設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迄今已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串聯起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拉緊互聯互通紐帶,釋放增長動力,實現市場對接,推動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豐富了填補發展赤字、增進各國民生福祉的現實路徑。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為各國合作發展提供新動力。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為共建國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清潔、高效、質優的綠色能源項目點亮共建國家未來發展之路,減貧、農業技術、職業教育等民生領域一個個接地氣的項目有效提高共建國家人民生活水準……十年光陰荏苒,各方積極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構建起全方位、複合型的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從中歐班列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從中巴經濟走廊到産業園區合作,一個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網已初步形成。“一帶一路”開創了國際發展合作新模式,讓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攜手做大互利共贏的“蛋糕”,在國際社會共同願景和普遍共識基礎上,持續推進政策溝通對接以及務實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由各方平等協商、責任共擔、共同受益;支持開放、廉潔、綠色發展,反對保護主義,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環境友好的新時代絲綢之路;踐行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理念,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理念不斷豐富,讓各國互聯互通更加有效,經濟增長更加強勁,國際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今年是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方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各方參加論壇活動,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弘揚夥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引領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向前發展,必能鋪就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繪就綠色發展的亮麗畫卷,書寫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文明互學互鑒的絲路時代新篇章。

標簽: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