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貪腐弊案太多 賴清德無從説起

台灣中山大學一名女學生在民進黨2024參選人賴清德的青年講座演講會中提問説,他要如何解決民進黨當局諸多貪腐問題,賴清德反問她“是有哪一件具體事實”。此一問答引發社會議論,也引起網軍側翼攻擊該名女學生。賴清德的反應表現確讓人有避重就輕之疑,也更呼應了那位女學生的質疑,民進黨行政團隊“不正常”。

 

賴清德面對女學生提問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想來情有可原。因為,民進黨上臺以來的貪腐弊案太多了,他可能一時難以反應女學生到底問的是光電、還是瀘渣或是蛋?也或許,他知道女學生是問一個“整體性”的問題,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而對女學生提出反問。

 

當賴清德提出反問時,現場一堆學生代那位女學生紛紛回答説:“疫苗採購”、“光電”、“瀘渣”、“蛋”、“陳歐珀”等。其實,光是學生提出的“疫苗採購”所涉貪腐弊案,其連結的可能貪腐問題就包括疫苗採購、阻擋民間捐贈BNT疫苗、高端股票炒作、口罩、快篩採購、及陳時中的種種作為(如華航諾富特事件、防疫破口歸責萬華、3加11會議記錄未公開等族繁不及備載),等等。其他如雞蛋、陳歐珀等事件,涉及的貪腐問題同樣也是層出不窮。

 

這名女學生事後發文,對於蔡英文博士論文封存、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案、臺當局標案不公開而內幕重重等,加上相關人等沒有辦法正面響應,都讓人“覺得不正常”;而且,如果臺當局領導人給大家的印像是弊案很多,對她而言,也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這名女學生發出的“不正常”之疑問,也正好呼應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之前所説,公務員是服務人民而非“管”人民、法律是公平的、法令是要遵守的、而監獄是要關有罪的人。如今台灣社會的不正常,就是民進黨當局及其行政團夥,不斷的走在法律邊緣或已實質違“法”、貪污腐敗,卻不見司法有力的執行公權力,處處可見司法為執政者服務的痕跡。這名女學生很清楚的看出民進黨當局的不正常,賴清德會看不出來嗎?

 

尤其,她很清楚知道:“不敢直面問題,就是有問題。”這位女學生的質疑和提問,算是很有禮貌的對待賴清德了。因為通常不敢直面問題,那就是心裏有鬼!

 

雖然“貪腐”兩個字常一併使用,但兩個字各有不同概念。貪瀆者必然腐化,腐化的人則不見得有實際上的貪瀆行為。例如,這位女學生舉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升等資料封存事件為例,蔡英文在資料封存這件行為上,似乎看不到她實際貪瀆的行為,但心理及態度上,則很明顯的是為了遮掩某些見不得人的信息或內情。

 

蔡英文封存升等資料已透顯出政治人物腐朽貪戀權位的心理;為了遮蓋某些內情而恃其權力徑行封存,掌權者既無畏“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譏,更顯露內心欠缺坦蕩蕩的卑怯之情;且為了封存,致令下級各相關單位必須依上意層層托法虛言掩飾,而形成極體腐敗的組織行為。這也正是女學生所説的:“不敢直面問題,就是有問題”的真實寫照。

 

賴清德身為民進黨重要成員,且曾擔任台南市長、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現在又是臺當局副領導人兼民進黨黨主席,當他面對女學生的詢問時,他可以直接答,不論是哪件事情涉及貪污瀆職情事,在法律講求證據原則下,只要有證據就辦到底。但他為了既有的支持選票考慮,不敢對涉及貪瀆的種種事件嚴正表明他查辦到底的態度,恐讓他所謂的“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執政訴求,在追求正義公理的年輕人心目中,打了一個更大問號。

 

今天台灣在經濟財政稅制方面的成就,基礎之建構主要便是來自當時社會安定及人心的穩定;只要涉及貪污、搶劫殺人者經判決確認,一律死刑。多數善良百姓在穩定的政經社會環境下,大多能在自己的專業追求及事業領域中致力上進;如今的年輕一代,卻成了看不見未來的失落青年。

 

很多人以為,在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後,台灣落實了所謂“民主化”便能比過去發展得更美好、更健康。然而,從李登輝“執政”到民進黨兩次輪替下臺,卻成為前台灣“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口中“台灣比過去更腐敗”的社會。而比過去更腐化的首要之因,竟是民進黨兩次“執政”不過16年的時間。

 

賴清德會不會是民進黨行政團夥中、共犯結構的一份子?其實,當他為了追求台灣地區領導人之位、為了選票,而不敢於現在得罪那些可能貪瀆及已經明顯涉及貪瀆者的民進黨上上下下官員及週邊貪腐集團,也不敢為疫苗採購、雞蛋採購的不合理性講一句公道話時,就已經是共腐結構的一員了。2024一旦選上,賴清德還要追隨蔡英文的腳步,這樣的“執政”理念與腐敗掉的心靈,能為台灣善良人民帶來改變與幸福嗎?

 

那位勇於提問、心有正義感的女大學生,問了一個許多年輕人及台灣善良百姓所關切的議題。如今民進黨當局的種種貪腐不但造成行政資源大筆大筆的浪費並被五鬼搬運,每個年輕人更承擔了民進黨種種的長期負債。民進黨如此肆意揮霍掉台灣年輕人的未來,而台灣的年輕人只是質問一聲:“請問如何解決民進黨當局上臺後的眾多貪腐問題”,難道錯了嗎?(作者劉東皋為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員  / 來源:華夏經緯網轉載台灣《中國時報》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