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社論:民進黨深陷擴軍備戰“死衚同”

台灣《中國時報》10月16日刊登題為《不思避戰 陷軍備競賽死衚同》的社論,文章指出,配合美國的“對中全方位戰略競爭”,以及民進黨一貫的“聯美抗中”思維,蔡當局無意改善兩岸關係,加強備戰、提升對大陸威懾能力成為安全戰略的唯一選項。從擴大防務預算、延長義務役兵役、加強後備軍人教召訓練,到增加軍事採購與防務自主建案,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最近更是變本加厲,要擴張運用預算權限。

 

文章稱,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最近修訂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片面擴大動用第一預備金權限,但隨即被台灣地區行政機構主計負責人朱澤民打臉。朱澤民回應,第一預備金在任何情況都可以用,但是要報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核準,5000萬元新台幣(1元新台幣約合0.23元人民幣——本網注)以上要經台灣地區立法機構通過,他不知道為何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要另訂規定,“是自己走到死衚同”。令人震驚的是,面對空前嚴峻的世界形勢與臺海安全威脅,民進黨當局不思如何避戰,卻自陷只會升高戰爭風險的軍備競賽黑洞。

 

文章指出,連“自己人”朱澤民都無法認同,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的舉措顯然失當。首先,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壟斷新增迫切性建案的決定權,等於擁有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其次,原來預算規定寫明動用第一預備金需台灣地區立法機構同意,現在只要核備,立法機構淪為橡皮圖章。利用修訂“作業規定”來改變預算規定,顯然是一種取巧手段,特別是利用選舉期間進行重大修法,充滿政治算計。

 

文章稱,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以2022年8月大陸民用無人機“騷擾”金門防區為例,辯護修改迫切性建案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表示反制系統要等到2024年才能編列,造成戰力罅隙。但實際上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在2022年的預算案中就已由空軍統籌建案編列總金額43.5億元的“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預算,並得到台灣地區立法機構通過。

 

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邱國正表示,編列軍事迫切建案必須遵守規定、方法及程式,防務主管部門不會趁機穿插不該有的東西,一定按照合宜程式進行,且動用預備金必須獲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核定,立法機構如果認為有問題也可提報並審查。既然如此,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的做法豈不是治絲益棼,回歸既定規範機制即可。

 

防務預算所引發的爭議只是冰山一角,蔡當局8年來防務預算增長38%,2024年的防務總預算包括基金與特別預算更高達6068億元,創歷史新高,GDP佔比達2.5%,但仍未達美國希望的3%。

 

文章指出,解放軍軍艦繞臺巡邏,軍機進入台灣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已經常態化。面對臺海的新常態,台灣必須通過對話尋求改善兩岸關係,而非軍事對峙。

 

美中關係的重要性終究優於美國同台灣地區的關係,美國迄今為止仍維持“戰略模糊”,這是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美中關係進入關鍵時刻,拜登政府對台灣議題的發言更趨保守、審慎,希望能以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現狀作為最大公約數,但中方一定會尋求美方更明確的宣示與行動,在這種情勢下,若台灣對美方仍保持過高期望顯然是脫離現實。

 

台灣安全目前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民進黨當局以“抗中意識形態”挂帥,而原本應超越島內政治的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卻經常將軍事專業放一邊,如為了服務政治,硬是提前舉行“名不正、言不順”的自造潛艇下水典禮,缺乏完善管理與制度及內部支持,自造潛艇計劃已陷入政治風暴。現在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又尋求擴大權限,規避監督機制。

 

文章認為,兩岸問題不是純軍事問題,也不應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台灣人民共同期望一個永續和平、安定的環境,而民進黨卻選擇一條最危險的道路,使台灣陷入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