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令之美·大雪丨“大雪”節氣的那些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12-07 16:04:17 | 來源: 新華社 |
“小雪盡,大雪始”。7日迎來“大雪”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開始。此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寒意加重,有些地區還可能出現降雪天氣。
節氣“大雪”與天氣預報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無必然聯繫,它代表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通常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份。有時大雪交節的時間會在農曆十月份,稱為“早大雪”。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産物。學者研究認為,二十四節氣形成于中國黃河流域,以其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時序變化為基準,進而在各地民眾的生活中廣泛流傳。
青海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員霍福介紹,在“大雪”節氣,中國江蘇、甘肅、青海等地有腌制“鹹貨”的習俗。所謂“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晾曬的臘肉、腌制的鹹菜,都是記憶中不變的“年味”。魯北民間還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説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禦寒。
在民俗語境中,節氣更多的是指人們通過觀察當地自然界的變化和物候現象,預測、歸納農業生産的一般性規律,總結自然災害等常識。
“大雪”節氣在農耕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過去在青海省西寧市周邊的腦山地區,當地多産青稞、大豆等作物,受高寒、交通不便、生産設備落後等因素制約,冬季室外溫度低,老式水磨的水槽、水輪等設施易結冰,人們往往會在“大雪”時加緊儲糧,為過冬做準備。
湟源縣日月鄉哈城村村民楊紅説,如今生産設備越來越先進,生活水準提高了,大夥兒不著急儲備跨年過冬的食糧,很多人都到農曆臘月才去超市採購,或將余糧送到附近的面坊、榨油廠,“日子越過越好,每天都在過年。”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地區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地區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景,各有意境。
“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冬天,可以去滑雪滑冰,體驗冬季運動。”在青海省西寧市五四小學的 “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實踐課堂上,一年級學生劉奕澤正在完成有關“大雪”的剪紙作品。她説,學校每個節氣都會組織不同主題的活動,因此掌握了不少知識。
“‘大雪’時節,同學們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適當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教室裏暖意融融,一堂熱鬧的實踐課也拉開了帷幕……(張子琪)
相關新聞
- 2023-11-078日0時36分立冬:作別深秋 擁抱冬陽
- 2023-10-24春華秋實,好“柿”成“霜”
- 2023-10-08節令之美·寒露丨鴻雁帶霜來,秋色始斑斕
- 2023-09-08今日白露至,日後秋漸深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