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1-16 10:40:2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商務部等部門推出12項措施,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準——
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
“兩頭在外”“借雞生蛋”的加工貿易,曾佔據中國外貿“半壁江山”,如今仍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貿易方式。近日,商務部等10部門印發《關於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12項政策措施,為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版本繪製了藍圖。
改革開放40餘年來,加工貿易在中國開放型經濟格局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規模和比重齊降的背景下,加工貿易如何創新突圍,贏得新優勢?記者進行了採訪。
加工貿易已衍生出多種形態
什麼是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相比,“兩頭在外”是加工貿易最突出的特徵,即“原料從外進,産品在外銷”,具體包括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等形式。業內人士指出,傳統加工貿易通常居於國際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底端位置,勞動密集、附加值較低、可替代性強是其主要特點。
作為中國開放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曾在促進對外開放、推動産業升級、保障就業等諸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981年至2023年,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平均增長率近20%,累計增長近500倍。
40多年間,中國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參與全球分工,從“借雞生蛋”到逐漸“自主孵化”,業務模式逐步從OEM(代工)向ODM(代設計)以及OBM(品牌行銷)轉變。
以加工貿易較為發達的廣東省為例。如今,廣東省加工貿易企業ODM和OBM的比重已上升至約2/3。其中,在作為加工貿易重要基地的東莞市,約三成加工貿易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500多家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加工貿易企業建立起自主品牌,累計擁有品牌數超過1.3萬個,ODM、OBM産品出口比重從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
“加工貿易從整體上帶動了中國加工製造業水準的提升,增強了創新能力,促進了産業轉型升級。”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外貿格局中傳統加工貿易的規模和佔比也在下降。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發展模式已經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相適應,外貿佔比也從最高時的超過“半壁江山”,下降到五分之一左右。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5.57萬億元,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8.1%。
儘管如此,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準仍具有現實意義。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規模、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著加工貿易的作用減小了。“加工貿易目前仍是拉動中西部、東北地區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穩外貿穩外資、穩住産業鏈供應鏈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負責人説。
業內人士分析,如今中國加工貿易已衍生出多種形態,如對跨境物流要求較高的貨物加工貿易、對人力資源要求較高的服務加工貿易、對網絡開放和智慧化要求較高的數字加工貿易等。《意見》圍繞強化交通物流與用能保障、滿足多層次用人需求、支持拓展國內市場等方面分別提出針對性措施,推動加工貿易産品由低附加值産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産品轉型升級,有助於推動加工貿易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
面對新形勢,中國加工貿易向何處去?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之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的選擇。
東莞石龍京瓷有限公司主要生産車載鏡頭、液晶顯示模組等高科技産品。近年受原材料成本高企、國際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司出口訂單減少,過去主要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遭遇瓶頸。“根據形勢變化,公司探索出口轉內銷渠道,再加上海關加工貿易貨物集中內銷等利好政策支持,抓住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商機,內銷業務比重大幅提高。”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已連續參加十三屆中國加工貿易産品博覽會,加工貿易內銷貨值實現快速增長。
加工貿易“轉內銷”,挑戰不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卓賢分析,與從事一般貿易的企業相比,加工貿易企業“轉內銷”更困難。“無論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加工貿易企業‘兩頭在外’,品牌是國際品牌,需求在國際市場,銷售渠道也受制于國際分銷網絡。訂單化生産使其缺少自有品牌、專利,國內市場渠道不暢,不適應國內消費者需求,轉向國內市場自然舉步維艱。”卓賢説。
長遠看,加工貿易“突圍”還須擺脫産業鏈“低端”的固有印象。通過發展保稅維修等新興業態,中國加工貿易正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向國際産業鏈、價值鏈中的更有利位置攀升。
將飛機發動機短艙、船舶用柴油發動機等産品納入綜合保稅區維修産品目錄;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本集團國內銷售的自産産品保稅維修業務,維修後返回國內,不受維修産品目錄限制;允許國內待維修貨物進入綜合保稅區維修,直接出口至境外……為促進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的保稅維修業務發展,《意見》釋放眾多積極信號。
在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之外,商務部等部門也明確,將加快支持一批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自産出口産品“兩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項目。同時,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江蘇省蘇州市、廣東省東莞市、天津市濱海新區進行“兩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支持企業開展相關業務。
開展更多高附加值産品加工貿易、推動加工製造産品結構優化、提升産業集群的不可替代性……新業態、新技術加速孵化,中國加工貿易有望實現蝶變。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加工貿易出口産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産品佔比已超過六成。其中,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儀器、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儀器儀錶等6類高端産業的加工貿易進出口增幅、增速均明顯加快,佔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從2012年的8.6%提升至2022年的34.4%。在加工貿易産業的帶動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
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離不開政策支持。
海南自貿港的加工增值稅收政策就是其中的代表。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試點覆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符合條件的重點園區內企業、主要適用於原料或成品稅率較高的商品加工貿易……政策實施以來,海口海關累計監管加工增值內銷貨值45.2億元,免征關稅3.8億元,有力促進海南自貿港加工貿易發展。
在外貿大省浙江,寧波海關通過“關長送政策上門”、專家解讀會、政策宣講會等形式,助力關區加工貿易企業提質增效。甬矽電子(寧波)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徐林華介紹,公司主要從事積體電路中高端晶片的封裝和測試,採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進出口業務。“通過優化加工貿易成品出口退換管理、‘短溢區間’改革等,海關推出的一系列便利化措施順應了加工貿易企業生産經營和紓困減負的需求,幫助我們開拓國際市場。”徐林華説。
從全局視角看,“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引導梯度轉移是打造加工貿易“2.0”的必由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新興産業研究室主任楊丹輝介紹,由於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特點,沿海地區又具有運費優勢,傳統加工貿易産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加工貿易面臨著成本壓力。
楊丹輝分析,隨著各個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産業體系建設逐漸完善,越來越多具有高增長空間的外貿市場開始出現,“需要推動東、中、西部因地制宜地進行産業梯度轉移與承接”。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23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佔全國比重從2008年的2.8%上升到24.8%,其中河南、四川、重慶、陜西等省份依託加工貿易迅速發展為外貿進出口重要基地。
但問題隨之産生——加工貿易産業資源、市場“兩頭在外”,對物流成本非常敏感,失去了海運優勢,如何尋找新的比較優勢?
打造新優勢,需要相應的配套能力。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物流與用能保障不斷改善,承接加工貿易産業轉移的能力得以加強。
在新疆阿拉山口,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線路超110條,可達2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加工貿易搭上“快車”。去年投産的阿拉山口新博油氣管道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就完成和烏茲別克斯坦客戶簽訂的1.5萬噸焊管訂單。“阿拉山口靠近中亞市場、具備寬軌準軌換裝設施,交付快、運費低。公司進口鋼材原料還享受關稅優惠,降低了生産成本。”公司副總經理周善徵説。
高品質的轉移載體也不可或缺。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將培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範地、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等載體,並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梯度轉移載體項目;同時,完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接合作機制,優先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保稅監管場所,引導支持加工貿易産業向上述地區梯度轉移。(汪文正)
相關新聞
- 2024-01-16從商超之變看中國新市面
- 2024-01-15美媒:國際投行看好中國消費增長前景
- 2024-01-152023年進出口總值達41.76萬億元——中國貨物貿易有望保持全球第一
- 2024-01-15時政微觀察丨從外貿“成績單”看中國經濟新亮色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