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2-27 12:02:15 |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3年9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確保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是深化兩岸産業合作的前提。時下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面臨諸多挑戰,這需要兩岸企業積極尋求對策,以要素保障、金融市場、合作模式、自主可控和人才培養為切入點,促進兩岸産業的深度融合。
保障兩岸貨物、服務、資金、人員等各類要素在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有機銜接,需要妥善協調兩岸之間要素供給方和需求方,提升要素的整體價值水準。兩岸企業應持續加強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貫通和融合,深入推進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産業合作。福建要高品質建設臺商投資區、台灣農民創業園等涉臺經濟合作園區,支持古雷石化産業基地、寧德動力電池集群等建設集聚兩岸資源要素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基地、先進製造業集群。支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台資板”創新升級,加強與新三板合作對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在閩優質臺企在大陸上市,鼓勵更多臺企參與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著力推動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增強兩岸産業資本實力。
創新合作模式,支持兩岸企業在第三地開展合作。台灣民進黨當局妄圖製造兩岸經濟“脫鉤”,導致陸資入臺受阻,兩岸企業需要探索“兩岸+X”的産業合作模式。臺企要把握大陸高品質對外開放機遇,積極構建以大陸市場和産業體系為依託、向RCEP國家和“一帶一路”區域延伸的新産業合作格局,充分利用海外地區具有的區位、成本等優勢,構建區域産業鏈。在培育自主可控能力方面,兩岸企業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補齊産業鏈關鍵短板。
深化人才合作機制,夯實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之基。人才是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的基礎條件。兩岸企業要深化人才合作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順應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努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在引才方面,兩岸企業應強化標準共通和標準信息的共享與交流,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信息化服務,精準對接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發展需求側,降低“卡鏈”“斷鏈”風險。在育才方面,兩岸企業可通過搭平臺、抓合作、增效益等途徑,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有機銜接,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兩岸企業和科研機構可以探索共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支持建設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人才集聚平臺,打造海峽兩岸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為確保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和人才供應。(作者係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新聞
- 2024-02-06福建推逾4萬億元項目穩投資 助閩臺産業融合
- 2024-01-24閩臺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
- 2024-01-152023年兩岸進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15.6%
- 2023-12-21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公告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部分産品關稅減讓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