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廖哲宏:每個人都應該來深圳工作幾年 切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活力

臺商廖哲宏:每個人都應該來深圳工作幾年 切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活力

 

“80後”臺商廖哲宏。(中國台灣網發)

 

中國台灣網2月27日訊 “每個人的生涯規劃裏,都應該來深圳工作幾年。”這是來自台灣的“80後”廖哲宏對記者説的一句話。

 

廖哲宏現在是深圳信隆健康産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信隆健康”)的董事、董事長特別助理。作為一個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年的“老深圳人”,他雖然覺得在深圳工作競爭很激烈,但同時也認為這裡“機遇更多”。

 

商人家庭出身,家族企業大陸上市

 

1982年8月,廖哲宏出生在台北的一個商人家庭,而且嚴格來説,其家族在當地屬於“福佬客”,即“被‘福佬人’同化了”的客家人群體。

 

“我父母從1971年開始做自行車零配件起家。”廖哲宏這樣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家庭。但就是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自行車零配件商業帝國”的故事。

 

廖哲宏的父親廖學金最初在台北士林一家自行車零件公司上班,1971年在台北縣(現新北市)創立了信隆車料工業公司。到了1989年,信隆車料已經從一家小型零配件加工廠,發展成為台灣自行車零部件生産的龍頭企業之一。也就是在這一年,廖學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抉擇,回祖國大陸投資。

 

1991年,廖學金和兄弟在深圳當時的寶安縣龍華鎮第四工業區合夥創立了信隆車料(深圳)有限公司,這也就是如今在A股上市的“信隆健康”的前身。

 

2007年1月,信隆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大陸上市的第四家臺商企業,也是首家在大陸上市的台灣自行車零件企業。

 

基層業務做起,見證深圳發展奇跡

 

2004年,廖哲宏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運動行銷管理系畢業。他在大學裏讀的專業看起來跟父母一直從事的行業非常對口。“子承父業”,在適當的時候接過上一代交下的接力棒,繼續將企業做大做強,相信這是過去大多數中國企業家的一個心願。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大學畢業後,廖哲宏並沒有立即回到信隆公司上班,而是應聘進了一家亞洲總部設在上海的外資體育用品零售商。他先是在該公司的廣州分公司工作,大約一年之後又與同事來到深圳繼續開拓市場。

 

“大學畢業後,為什麼沒有直接回到信隆而選擇在外面打工?”面對記者的問題,廖哲宏説:“我父親當時認為兒子先給別人管一管挺好的,而我那時也非常認同他這個想法。後來事實也證明,在外面工作的這段經歷對我來説是件好事,畢竟看問題的角度會不一樣。”

 

過去20年,廖哲宏個人的職場生涯在大陸得到了淬煉,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近些年來大陸特別是深圳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無論是從外貿零售的角度還是信隆製造業的角度,深圳從被動接單,到成為引領世界的設計及智造中心,這樣的一個變化歷程,作為一個親歷者,我都有幸見識到了。”信隆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廖哲宏對這樣的變化深有體會。

 

“現在深圳與珠三角的産業供應鏈配合,可以説是最有效率的地方。”廖哲宏特別補充道,“這裡的産業分工及自動化程度都非常高。”

 

“深圳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絕對是全球一流的,政府對於高科技産業及高新技術産業的扶持和補助、高效的供應鏈以及各産業指導單位,皆給予産業最大的支持,這讓我們企業沒有理由不繼續努力,‘卷’出高效。”

 

廖哲宏在這裡用了一個當下非常流行的“卷”字,但在他眼中,這個“卷”是褒義的,皆因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如果休息不幹活,都是一種罪過”。

 

這些年,廖哲宏在信隆主要負責廠房建設和土地開發,由此也見識到深圳在土地利用及開發上更加市場化和法制化的地方。“現在的深圳已經變成中國市場化和法制化的一個代表,而且還是全國的標杆,這也讓我們公司對在大陸長期發展非常有信心。”

 

積極熱心公益,向困難臺胞施以援手

 

“改善産品的品質,信隆每天都在做,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已經養成了習慣。”信隆健康創始人、董事長廖學金曾經這樣公開對媒體説道。

 

在廖哲宏的心中,父親廖學金是一個“敢闖”“有衝勁”而且“做事能夠持之以恒”的人。“父親一直以身作則教育我們,要做對人健康有益的事情,這也是他在後來執意要在公司名稱中加上‘健康’兩個字的原因。”

 

在業績蒸蒸日上的同時,信隆公司一直以來也非常熱心公益事業,曾贊助並參與深圳無車日活動,協助政府倡導綠色、節能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環境保護理念;還參加了深圳自行車嘉年華活動,引導民眾參與健康、快樂的運動休閒方式。

 

信隆公司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盡力安排殘疾人到公司就業,曾參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寶安綠色基金、“廣東扶貧濟困日”等多個機構或項目的捐款活動。多年來,公司也在深圳臺商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多次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對困難臺胞積極施以援手。

 

雖然在深圳工作競爭激烈,但廖哲宏同時也認為,這裡“機遇更多”。“一旦來了,深圳會很快接受你,而且你也能很快融入這個大家庭。”

 

“我的父母和姐姐都在深圳,我的兩個小孩現在也都在蛇口讀書。”廖哲宏透露。

 

“每個人的生涯規劃裏,都應該來深圳工作幾年。”作為過來人,廖哲宏想向那些希望來深圳或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説幾句。“來到這裡,你才能夠體會和感受這個充滿活力和動能的城市,希望大家能多來走走看看,找到發展新機遇。”(完)

標簽:臺商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