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網絡平臺為台灣教育糾偏 區桂芝:我在台灣不是孤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3-11 12:08:42 | 來源: 中新社 |
“平臺希望我在婦女節做第一場直播,這個設計很好。”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語文老師區桂芝8日宣佈入駐“今日頭條”。從三尺講臺走向互聯網,她決定在這裡與大陸網友“見面聊天”。
傍晚的直播結束後,她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婦女節有特殊意義。“它表示,在這個時代,女生有很好的機會和平臺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去年12月以來,這位語文老師批駁台灣現行2019年課綱“去中國化”的呼告持續引發兩岸共鳴。這不是區桂芝第一次就該話題發聲,但在大陸地區引起的反響超乎預期。
她在“今日頭條”的首篇文章寫到:一夕成名的“網紅”角色竟落在我頭上……一個高中老師累積多年的教學怨憤——怨民族品德被輕賤、憤文化經典遭涼薄,竟然引發網海內外數之不盡的迴響。
“我發現大陸網友對教育特別關注。”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區桂芝陪母親回家鄉廣東湛江,在雷州西湖遊玩時被大陸網友認出並要求合照。“這麼偶然的狀況都認出了我,我想那些發聲視頻應該在大陸也傳得很遠。”
臺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2018年在質疑聲中通過新版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下討論”;2019年9月,根據新課綱編纂的教材進入課堂。“台灣的教育政策無知無情自斷文化經脈,讓孩子失去深入學習自己文化的機會。”去年12月的高聲疾呼,在區桂芝看來是“運氣好”,讓發言被聽見、被認同。
區桂芝曾從事出版工作,老同事、作家張大春曾在播客節目中説,時隔多年看到區桂芝站出來疾呼,“眼睛一亮”。“在出版業工作的經歷讓我比其他中學老師接觸了更雜的知識。”區桂芝説,台灣教改一路以來強調所謂“多元”,2019年新課綱更推崇所謂“跨界”,但這都不是將課程設置變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理由。
如今選擇起身反對新課綱,區桂芝強調,“我已經跨很多界了”,如今並非擔心自己無法應付新課綱教學,而是“真的看到課綱對學生未來的傷害”。
多年來,包括區老師在內的台灣教育界人士不止一次“重炮抨擊”教改。她對記者指,台灣進行了20多年的教改就是在“切香腸”:歷史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之前的小朋友可能記不清朝代先後,現在的學生不但失去時序主軸,甚至連中國史都失去了。地理課綱在敘事口氣上將大陸地名的描述變為“他者”,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的自我認同。
區桂芝發現,學生們沒有歷史知識背景,也導致了語文課程推進困難,後果是他們整體語言能力下滑。“曾有數學老師抱怨説,學生學不好數學竟是因為讀不懂題。”
她説,一些年輕教師也是在這樣導向的教育環境中成長,他們自己也有語焉不詳的問題。“學生搞不清老師要問什麼,老師説不清想表達的內容,造成年輕人整體學科能力的下降。學生競爭力下滑,整個社會的競爭力也會下滑。”
區桂芝從不認為自己是“網絡族”,但這一次“意外出名”,讓她認識到互聯網的影響力。“既然有人願意提供平臺,我也很願意在這裡分享我的想法,關於民族、關於教育的思考。”
三個多月來,島內許多志同道合人士找到區桂芝表達支持。她希望聯結更多人來關注台灣教育,並通過務實舉措改變孩子們面臨的現狀。“我也希望向大陸網友傳遞,在台灣,抱持我這樣想法的人可能不是絕大多數,但我肯定不是孤例。”(完)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相關新聞
- 2024-01-10台灣有識之士呼告:廢“去中”課綱,救救孩子!
- 2024-01-05用“水泄不通”形容掌聲?民進黨“去中國化”課綱終釀惡果!
- 2023-12-29“我們還要被意識形態綁架多久?”——台灣教師再對“去中國化”課綱發出拷問
- 2023-12-26島內有識之士:“去中國化”教育荼毒台灣未來
新聞推薦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
- 台灣同學的回鄉路|回家過年,是遊子與家人的重逢儀式2025-01-23
- 台灣2024年接大陸及香港訂單同比增5.3%2025-01-23
- 期待好事成真,端看臺方態度2025-01-22
-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2025-01-22
- 空中海上齊發力 中國外貿“朋友圈”開年不斷擴大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