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平江路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4-22 11:38:34 | 來源: 新華社 |
週末,位於蘇州古城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一片熱鬧。許多遊客直奔大儒巷38號,只為體驗桃花塢木版年畫這一非遺技藝。
顏料均勻平刷在雕版上,再套印在畫稿上……熱門年畫《一團和氣》躍然紙上。“年畫配色好看,寓意也好,更重要的是參與體驗可以加深孩子對非遺項目的認識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來自浙江的遊客張女士説。
印一幅年畫,看一次非遺特展,選一件非遺文創,喝一杯“一團和氣”特飲……經過修繕的大儒巷38號,如今已成為備受人們喜愛的特色文化空間。
這是4月18日拍攝的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距離大儒巷不遠的鈕家巷是年近六旬的社區居民姚志儉的家。早上8點多,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還沒有迎來很多遊客,吳儂軟語的交談聲伴著花香,在街巷緩緩鋪展開。姚志儉出門了,她要趕去和自己的老姐妹們碰面。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邊,街坊早已沏好茶,悠悠然提著鳥籠和她閒聊幾句;年輕的崑曲演員在中張家巷邊吊起了嗓子,清脆的唱腔為古老的街巷增添了一抹活力。
“在這住了幾十年,離不開啦。這裡沒有大拆大建,原始風貌和格局保存了下來,而且街區環境和居住條件也越來越好,讓我們這些老居民感到特別欣慰。”她説,“家在古城”是含蓄的“老蘇州”們溢於言表的驕傲與自豪。
這是2023年7月3日拍攝的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評彈聲聲婉轉雅致、余韻悠長,蘇繡、宋錦、緙絲、蘇扇等非遺匠心獨具,展現了姑蘇人文的原汁原味;這裡仍有1.3萬名居民居住其中,是蘇州古城煙火氣最濃的地方。古建築老街區,是故鄉人心中的鄉愁,也是外鄉人眼中的風景。
修復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像。遵循“修舊如舊,保存其真”的原則,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在保留近8000戶居民原生態生活方式的同時,完善街區建設和公共設施,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加快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當地推進“古城保護更新夥伴計劃”,吸引社會資本,引入産業發展新經濟,盤活老空間。
這是4月18日拍攝的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來自山東的“90後”李黎驚奇地發現,在平江路南端的碑亭中,一幅復刻的宋代《平江圖》,清晰展示著約800年前平江府的平面輪廓和街巷佈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延續至今,幾無二致。“上面的大部分街巷、河道、橋梁至今都可一一對應,拿著這份老地圖,在古城區不會迷路。”他説。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全長1600多米的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街坊格局。仿佛一本線裝書,記錄著蘇州的歷史與文化。其所屬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有世界文化遺産1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控保建築45處及普查新發現文物點70處,被稱為“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博物館”。
幾十年間,蘇州已批復的城市總體規劃更新了3版,但規劃框架始終得以貫徹,古城保護與更新始終是重要內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保護理念,為蘇州留住了呈現江南水鄉風貌的物理空間。
“抵達蘇州的第二天恰好下起小雨,平江路上,身著漢服的姑娘們撐起了傘。煙雨朦朧中,‘水墨江南’有了具象呈現。”一位北方遊客將春日下江南的感受分享到朋友圈後,獲得一片點讚。
4月18日,遊客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遊玩。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夜色中的平江路,年輕人排起長隊。他們在網絡上看到短視頻,被溫柔婉轉、充滿意境的蘇州評彈打動,從各地慕名而來,只為在弄堂深處聽一曲吳語《聲聲慢》,感受古城的韻味和魅力。
除了傳統文化形態的傳承,漫步平江路,可以發現這裡的空間仿佛是跳躍的、交織的:許多年輕人著漢服、梳髮髻前來,網紅店開在老宅中,評彈聲與吉他聲遙相呼應,煙火氣與文藝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蘇州的“雙面繡”,既傳統又現代,既古老又年輕。
粉墻黛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傍人家。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搖一把蘇扇,聽一曲評彈;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何處品江南?此處“最江南”。(記者王聖志、邱冰清)
相關新聞
- 2023-07-10台灣書法家楊玉如:水墨江南的墨韻生活
- 2023-05-30雙面“繡”姑蘇——人文經濟視野下的蘇州觀察
- 2023-05-162023蘇州首店經濟發展大會舉行 19家品牌首店落戶蘇州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