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政治學者佐爾坦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我堅信中匈可以攜手共贏下一個75年

與中國建交75年的匈牙利,近些年又創造多個第一: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第一個開設匈語和漢語雙語教學學校的歐洲國家;第一個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的中東歐國家;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中東歐國家……如此種種,均是中匈兩國深厚友誼與堅實關係的例證。匈牙利薩佐德韋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爾坦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匈牙利始終堅信,與中國持續數十年的互利共贏交往必須延續與加強,這將使匈牙利作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獲得長遠發展。

 

佐爾坦回顧稱,1949年10月,匈牙利成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匈關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發展成果。2023年,中國再次成為匈牙利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匈牙利已成為許多中國機構與企業在中東歐地區的樞紐,如中國銀行、比亞迪等。

 

“我們也是最早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連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佐爾坦説,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也在紛紛進入匈牙利。蔚來、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國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都到匈牙利投資設廠,不僅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也為匈牙利成為中東歐新能源汽車製造中心、實現匈牙利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生産國和消費國,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也正出現在世界多國的道路上。然而,歐盟去年卻以“進口激增”和“損害歐盟市場”等藉口,宣佈正式對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並可能對中國電動汽車追溯關稅。佐爾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的這一舉動並非市場行為,其背後是意識形態對經濟政策的驅動。這一行為不僅將降低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力,還將影響産業的創新能力。他同時表示,歐盟聲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獲得的國家補貼比歐洲更多。但事實是,歐盟正在大力補貼電動汽車電池的研發和生産,因此這種對中國的批評是明顯的雙重標準。

 

佐爾坦説,匈牙利主張公平和開放的貿易,並將競爭視為行業創新的驅動因素,這有助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實惠的産品。據當地媒體報道,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此前明確表示,匈牙利反對歐盟領導人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決定,並認為個別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産能過剩”的指責是子虛烏有。

 

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對歐盟反補貼調查的反對聲表明,在歐盟對華政策出現變化的背景下,匈牙利加強對華合作、反對“脫鉤斷鏈”的一貫主張始終不變。佐爾坦表示,匈牙利與德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過去幾十年的決策一致,即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當部分歐洲國家的態度發生轉變時,匈牙利將堅持這一成功模式,盡可能推動互聯互通。

 

“儘管匈牙利在歐盟內部面臨壓力,但我們堅信,可以與中國攜手獲得下一個75年的共贏。”佐爾坦説,他期待中匈各領域合作能夠繼續深化,例如增加中國與匈牙利之間的直航航班,有更多中國電商平臺可以在匈牙利建立配送中心,以及增加更多中歐班列等。

 

【環球時報赴匈牙利特派記者 趙覺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