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破解15.6億年前“圓盤化石”身份之謎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7-29 11:15:20 | 來源: 新華社 |
新華社南京7月29日電(記者 王玨玢)在地球演化的長河中,生命如何從簡單到複雜,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謎題。最近,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生命系統早期演化”團隊對中國華北燕山地區15.6億年前的一類圓盤狀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發現這類知名的疑難化石並非此前所認為的多細胞真核生物,而是微生物形成的群落。
這一發現為我們了解前寒武紀時期的遠古化石提供了重要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質學會雜誌》上。
華北燕山地區的圓盤狀化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陳凱博士介紹,前寒武紀時期的圓盤狀化石是廣泛存在於地球早期地層中的一大類遠古化石。它們形態簡單,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有的體長僅幾毫米,有的體長數釐米,甚至可以達到雞蛋大小。過去,科學家依據個別化石的微觀結構和內部成分特徵等,籠統地認為它們可能是多細胞真核生物。
圓盤狀化石縱切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此次,研究團隊對中國燕山地區15.6億年前的466個圓盤狀化石進行了形態測量、顯微觀察和礦物成分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化石的內部並未發現細胞結構,而是存在由白雲石、黏土礦物、有機質等組成的明暗交替的紋層。這些特徵均表明,早期的圓盤狀化石並非多細胞生物個體,而是由一種或多種微生物及其胞外基質組成的集合體,也就是生物學中所説的微生物膜。這種微生物膜在地球歷史早期可能分佈很廣,可以為微生物提供更適宜生存的微環境,有助於其在極端環境中存活。它們在現代微生物學中也並不罕見,可以形成各種形態規則的宏觀結構,如圓形、樹枝狀等。
“這項研究不僅糾正了我們對這些古老化石的誤解,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理解前寒武紀生命形式提供了新的視角。隨著更多類似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理解將更加深刻。也許在未來,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描繪出生命從簡單到複雜的壯麗圖景。”陳凱説。
相關新聞
- 2024-07-16復活滅絕生物不再是夢想
- 2023-12-05科學家發現約1.3億年前會吸血的雄性蚊子
- 2024-01-31腔尾贛地巨龍!江西發現命名9000多萬年前恐龍新屬種
新聞推薦
- 亞洲同心 築夢未來——寫在第九屆亞冬會即將開幕之際2025-02-07
- 網友熱議年輕人——“花式”過年 煥新春節2025-02-07
- 節慶顯活力 四海年味長——乙巳春節假期回眸2025-02-05
- 冬奧三年又逢亞冬,冰雪熱,“燃”!2025-02-05
- 青春匠心:“煎”出團圓和紅火2025-02-05
- 福馬“同城生活圈”:雙向奔赴的團圓路更溫暖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