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建橋不忘鄉梓 臺胞尋親追懷先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10-25 11:37:3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台灣網10月25日訊 “你手中怎麼會有我們的全家照呢?”當遠在島內的台灣青年楊晶晶看到興化市臺辦工作人員發給他的一張四人合影,並得知父親同族親屬已經找到時,楊晶晶滿是欣喜。
近日,興化市臺辦收到泰州市臺辦轉來的一份《關於台灣居民楊晶晶尋親事的函》,立即主動與公安局及興化各鄉鎮、街道聯繫,利用各種渠道尋找線索。通過排查核實比對,發現興化市臨城街道興南社區有一戶人家的情況跟尋親信息非常相似,在上門實地調查和查看照片等記錄後,最終確定這戶人家就是臺胞要尋找的親人。
據悉,1950年,楊晶晶的父親楊士淦移居台灣,並在台灣結婚成家,生下一兒一女。楊晶晶在興化的堂哥楊學義回憶楊士淦曾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回鄉探親,當時他見到了堂兄弟、侄子、侄女等眾多親人,了卻了人生的一大夙願。那年楊晶晶兄妹年幼,楊士淦沒有帶子女回大陸,後來楊士淦離世,由於通訊地址改變等各種原因,楊晶晶一家與大陸親人斷了聯繫。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楊晶晶和楊學義順利加上微信好友。在泰州、興化兩級臺辦及街道的見證下,楊晶晶終於和堂哥通過視頻“跨海峽見面”!
楊學義向堂妹介紹老家江蘇興化發展日新月異,歡迎堂妹有時間來家鄉看看。泰州市臺辦有關負責人熱情邀請楊晶晶參加家鄉舉辦的兩岸文化、旅遊交流活動,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共敘親情友誼。楊晶晶表示安排好時間後,一定會帶上自己在台灣的親人,與大陸的親人相見。
視頻挂斷後,楊學義兄弟二人又繼續回憶當年的點滴,還拉著大家一起去看楊士淦返鄉當年捐資修建的一座橋。橋名廣煥大橋,是以楊士淦爺爺的名字命名,建橋30餘年,極大地方便了鄉親們的生産生活,去年廣煥大橋由於年代久遠重新翻建,但依然保留了橋名。
據興南社區向陽支部書記楊茂紅回憶,當年楊士淦捐建這座橋一是為紀念爺爺對自己悉心照顧的養育之情,二是寄託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希望自己的後輩追懷先祖,不忘鄉梓。(中國台灣網、興化市臺辦聯合報道)
相關新聞
- 2024-10-25金庸誕辰100週年 多件物品首次亮相台北
- 2024-10-25兩岸同胞談宗親文化:知來處才能明去處
- 2024-10-25澎湖縣議會參訪團呼籲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 2024-10-24跨越海峽,尋美川藏線 兩岸媒體人深切感受“兩路”精神
新聞推薦
- 花燈映兩岸 “兩馬”話團圓——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交流活動涌動鄉情友誼2025-02-11
- 評價世界旅遊城市的國際標準發佈 中國牽頭制定2025-02-11
- 兩岸奧委會主席會面,共商穩住體育交流大局2025-02-11
- 福建:發力“四鏈”深度融合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2025-02-11
- 全球TOP30!“我們吒兒真爭氣!”2025-02-11
- 巴黎人工智能峰會聚焦“行動”和全球治理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