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改30年,專家痛批現行教綱“失德弱智”

中國台灣網12月16日訊 12月14日,“台灣教改三十年總體檢”論壇暨新書《台灣教改三十年(1994-2024)》發佈會在台北舉行,約百名教育界專家學者與會,痛批民進黨當局多年持續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台灣教育界人士指出,“108課程綱要”自實施以來批評聲不斷,台灣教育改革30年“有改革沒改進”,對島內社會造成了無法復原的災難,以意識形態挂帥的“去中國化”文史教育和“減時數”的基礎科學教育,令台灣學生能力全面退化。

 

意識形態挂帥的“108課綱”,“滅臺”的最後一里路

 

台灣現行的所謂“108課綱”,是2018年8月由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修訂、2019年9月正式實施的12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橫跨小學、初中、高中三階段。該課綱在修訂期間便在課程設置、政策配套、品德教育“破碎化”等方面引發爭議和批評不斷。當時一項調查顯示,台灣有63.3%的家長認為這樣的教育改革讓孩子競爭力下降,數典忘祖造成教育畸形。

 

台北市立第一女中教師區桂芝在論壇上表示,台灣教改30年,是一場無法復原的災難,“108課綱”則是“滅臺”的最後一里路。她批評,台灣當前教育高喊“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但卻使學生失去科目系統化學習,“多元學習”最終的結果卻是“亂槍打鳥”,必修科目碎片化、淺碟化,“自主學習”則是無頭蒼蠅式的學習,圖利精英學子,犧牲的是絕大多數學生。她表示,“108課綱”弱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是為意識形態服務的課綱,罔顧升學現實、架構錯誤、教育行政獨裁等舉措“罄竹難書”,將導致台灣教育繼續惡化。

 

“現行課綱拆解了歷史課的時間軸和地理課的區域觀,又極小化中華文化教材與經典選文,解構了學生的‘國族’與文化意識。”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説,自2019年啟用以來,現行課綱已實施至第6年。這種針對台灣年輕族群全面性的“國族再造”工程,對兩岸關係發展是絕對的割裂與破壞。

 

“目前台灣社會或歷史課已淪為‘南島語族’的認同教育,小學五年級課本上居然介紹‘平埔族的傳奇——大肚王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陳復指出,這表示現在的課本不止讓小學生認同台灣而已,還洗腦小學生“漢人是侵略台灣的一群人”。

 

“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只會更加“失德弱智”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痛批,30年來台灣教改可謂雜亂無章、乏善可陳甚至愈改愈糟,過程中民粹挂帥且缺乏深思熟慮,導致教改工程成為邊做邊改的“豆腐渣工程”,失去檢討與監控機制更是問題所在。

 

段心儀指出,臺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無視教師、學者的呼籲,強行推進各項新課綱,導致台灣原本紮實的理工教育全面崩跌,語文、英文、歷史等課程都是重災區,還導致了道德無底線、學校變叢林社會、師生關係緊張等一系列後果。她表示,當年廣設高中、大學,造成今日私校退場、教師失業的現狀,更摧毀了原本優良的技職體系,導致技術人才匱乏。而嚴禁能力分班,違反孔子“因材施教”原則,更使公立學校沒落、私立學校抬頭,教育更加階級化。區桂芝也指出,不只學習資源不平等,老師們更有備不完的課、編寫不完的教材等,但在教育學程中,卻沒有一門課程是教老師們編教材。

 

台灣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劉源俊認為,台灣現行課綱“失德弱智”,以“素養導向的課程”為幌子,推行的是“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少內容與文言”的語文教育與“減時數”的基礎科學教育,會教出缺乏自信而“空心”的下一代,影響深遠。他呼籲,台灣教改要承啟文化,回歸教育;要注意培基,重視長遠;也要鼓勵兩岸青年交流,促進融匯中西。(文/孫路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