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 中國汽車加速駛上協同創新之路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8-26 11:46:1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各類資源高效配置的大市場,如何通過資源融通釋放全産業鏈的活力,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重要課題。 通過一輛汽車的“跨省之旅”,來見證中國製造業從深度連結向生態融通的變革。
在重慶渝北區的數智整車工廠,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高效的整車組裝背後,是全國供應商的零部件匯聚和精準協同。

長安汽車採購中心副總經理陳津:我們這臺車的燈是來自湖北的,減振器是來自四川的,儀錶臺的下方有控制器,這是來自江蘇蘇州的。

對於産業鏈的融合,陳津的感受尤為深刻。在2022年以前,如此緊密的鏈條還難以實現,汽車零部件跨區域採購常被“設卡”。

長安汽車採購中心副總經理陳津:部分地方往往把“在本地註冊”作為享受補貼、參與招標的前置條件,導致我們跨省採購和産能調配被迫分散設點,無形中抬高了管理成本。

這種壁壘在全國並非個例。如今,這條産業鏈上已經匯聚1400多家供應商,遍佈華東、西南、華北等地區。而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重慶的整車製造與四川的新材料、電池製造等領域實現優勢互補,近1/3的供應商都來自川渝地區。沿廈蓉高速行駛約5小時,就能到達成都的一家汽車減振器生産企業。而在通達的物流連結之外,數據融通正在成為汽車供應鏈高效運轉的關鍵。

四川寧江山川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徐曉光:我們與整車廠的生産計劃信息系統深度綁定和共享,根據整車廠的需求不斷地調整生産。我們每天晚上10點以後發車,第二天早上6點以前,物資就可以到整車廠倉庫,就可以保證它第二天的生産。現在的庫存是控制在7天以內,之前一般都要保證15天。

如果説數據共享讓生産更高效,那麼技術協同則正推動研發加速流動。在蘇州,剛下線的智慧座駕控制器正準備運往重慶整車廠,與感測器等零件一起組成汽車的智慧“心臟”。一場智慧化的浪潮,正在推動整車廠與零部件企業從“散裝拼裝”向協同創新、生態共創轉型。

成都天府智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鄧博:以前這些零部件可能各做各的就可以了,智慧網聯汽車時代,它需要各個感測器、控制器跨域融合,也需要一些技術的互通,才能夠把整車做好。這個時候其實它就需要打破一些零部件的邊界,形成一個生態,大家共同去研發一些新産品。

然而,要實現從産業鏈條向産業生態的跨越,還有一道不得不逾越的“關口”:資金。汽車産業鏈從原材料採購到最終收款通常需要3個月到4個月,上游供應商尤其是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較大資金壓力。
如今,汽車産業鏈的高度融合,為上下游提供了更堅實的支撐。銀行、保理公司通過交易合同、訂單或發票等憑證,就能為企業快速提供資金支持。

鳳陽愛爾思輕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蔡雨:現在我們只需要墊資一個月,按目前的鋁價折算,我們一個月的資金佔用在4000萬元到5000萬元,也就是説可以至少減少1億元的資金佔用。

在生態共創的牽引下,汽車産業的升級不僅僅是上下游的聯動,更是全産業鏈資源配置的全面融通,每一輛汽車,都帶著協同進化的基因,從中國加速駛向全球。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産銷量均超過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産銷均突破1000萬輛大關,已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自2021年以來,年産銷增速連續4年超過30%,新能源汽車産業已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 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保障下,跨越千里的零部件不再是單點拼裝,而是生態協同,以汽車産業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正在加速邁向研發、生産、資金、物流和數據的全鏈條融通,也在加速構建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場景牽引的新型産業生態。
相關新聞
- 2025-05-14從“製造大國”到“智造強國” 三個維度看中國先進製造業突圍向“新”
- 2023-04-11城鄉和美“靚”出風采——廣東高要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觀察
- 2023-04-03福建:發展新興産業 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