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生:《國土重光》,點燃新的反“獨”火炬

近日,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在央視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播出,講述台灣從1895年被割佔直至1945年重回祖國懷抱的歷史真相,揭露殖民統治的剝削壓迫,展現台灣愛國志士“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英勇。紀錄片的播出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強烈信號:在歷史層面,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辯駁;在輿論層面,引導兩岸同胞銘記歷史的必要性日漸凸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記憶不可篡改,“台獨”勢力試圖否認台灣屬於中國、妄圖分裂兩岸的陰謀,永遠不可能得逞。

 

11月5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張晗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有關情況時表示,本次播出的紀錄片主題鮮明,史料挖掘有創新,是一部思想性與故事性兼具的電視精品。這番表態是對紀錄片歷史價值的高度讚揚與肯定。在紀錄片展現的豐富歷史資料中,台灣民眾抗擊侵略者“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的英雄氣概歷歷在目。從汪春源帶動的“公車上書”到丘逢甲領導的反割臺鬥爭,從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到莫那·魯道發動的霧社起義,從台灣文化協會的強烈民族意識到台灣義勇隊的堅定“復疆”理想,無不反映了台灣人民要求回歸祖國懷抱、推動台灣光復的歷史潮流。台灣民眾浴血抗爭的歷史,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共有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更是台灣屬於中國的重要歷史證據。

 

近年來,特別是賴清德上臺以來,以賴清德為首的“台獨”勢力出於分裂中國的政治用心,頻頻拋出歪曲歷史的謬論,大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用所謂“終戰史觀”扭曲抗戰勝利歷史;否認台灣光復歷史,用“沒有台灣光復節”否認台灣光復的法理意義。賴清德甚至親自披掛上陣,充當“台獨政治工作者”的角色,發表所謂“團結十講”,拋出了一系列“台獨史觀”,全然不顧其漏洞百齣。與此同時,“台獨”分裂勢力還與外部勢力相互勾連,鼓吹所謂“終戰論”“台灣地位未定論”“2758號決議不涉台灣政治地位論”等謊言,借助其在島內構建的“綠色鐵幕”,欺騙和毒害台灣青少年,妄圖重塑台灣青少年的歷史觀,再給台灣青少年套上“天然獨”的帽子,其分裂中國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清代學者龔自珍曾言,“欲亡其國、先滅其史”。一旦台灣歷史的真相被隱藏甚至抹殺,兩岸民眾共同的歷史血脈被阻斷,台灣民眾被“台獨”分子綁上分裂“戰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展現台灣光復歷史紀錄片的推出恰逢其時,有力地反擊了島內外分裂主義政治勢力對於台灣光復、台灣地位與歸屬決定歷史的挑釁、扭曲甚至篡改。不少兩岸同胞觀看紀錄片後表示,該片嚴謹性、學術性、理論性很高,既捍衛了台灣光復正史,也是對“台獨”史觀的有力糾正。這便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所在。

 

《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紀錄片的播出,正趕上島內輿論認為的“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新階段”。台灣問題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我們有責任引導兩岸同胞銘記歷史、捍衛成果、維護和平、共創未來;我們有責任讓廣大臺胞認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認清“台獨”分裂勢力“禍臺”“害臺”本質,認清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紀錄片用客觀、全面、真實的講述再一次向世人揭示了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這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啟示,對兩岸同胞而言都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歷史教育。兩岸同胞都應當以史為鑒、同心前行,以台灣光復的精神火炬,進一步照亮反對“台獨”分裂、促進國家統一的前路。(作者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