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台灣社會主流民意正悄然發生轉變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13日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相較于10個月前,支持“台獨”的民眾大幅重挫7.5%,流失約150萬人,這也是賴清德上任一年半以來民眾希望“台獨”比例最低的一次。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直言,“台獨”支持率大幅滑落7.5個百分點,是一個不尋常的、驚人的現象,表明有數以百萬計的台灣人以收回對“台獨”的公開支持來表達對民進黨的抗議。中評社以《“台獨”支持者流失 台灣民意大轉變》為題發表評論指出,一年來國際局勢、兩岸關係均發生很大變化,台灣島內政局也在加速演進,這些都對民意轉變起很大作用。台灣民意可能繼續朝目前的趨勢發展,持續出現大轉變。

 

台灣社會主流民意正悄然發生轉變_fororder_捕獲.JPG

 

10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再次宣揚“台獨”分裂謬論,聲稱不接受“九二共識”,並妄稱“兩岸不可能依靠‘一個中國’原則獲得和平”。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蕭美琴日前宣稱臺積電整個半導體生態要赴美投資。與之相對,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表示,“我是中國人。‘反中’、‘抗中’、‘仇中’台灣人已經受不了了,厭煩了,台灣民眾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正常的、和解的、和平的兩岸關係,相信‘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台灣最大、最新的主流民意”。無疑,鄭麗文這番話才是對當下台灣主流民意的準確把握。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也多次呼籲台灣同胞勇敢喊出“我們都是中國人!”。

 

賴清德民意支持在低檔徘徊,民怨依然高漲的背後,是台灣民眾對其“台獨”傾向的警惕和厭惡,對其致使台灣經濟民生停滯的不滿。賴清德上臺以來,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置廣大台灣同胞、企業利益福祉于不顧,變本加厲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強行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無底線賣臺媚外,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在窮兵黷武的邪路上狂奔,不惜將台灣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

 

台灣社會主流民意正悄然發生轉變_fororder_捕獲3.JPG

 

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18日公佈最新民意調查,不贊同賴清德執政方式的民眾仍然超過五成。民眾指出,過去5個月是賴清德“最惹人怨的時刻”。這個結果延續了10月份的民調趨勢。10月21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僅34.9%,不贊同者比贊同者多出17.6個百分點,高達53%,還有27%的受訪者“非常不贊同”。賴清德的施政不滿意度已經連續五個月高於滿意度。

 

失道者寡助。多次民調的結果充分印證,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已然看清,賴清德一再冒進、謀“獨”引戰,才是真正的臺海“和平破壞者”“麻煩製造者”,勢必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台獨”分裂是破壞和平的禍根,維護臺海和平、實現兩岸共同發展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才能讓台灣抓住發展機遇,讓台灣民眾過上更安穩、更富足的生活。反對“台獨”、要發展、做中國人正成為當下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希望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看清這一點,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堅定反對“台獨”,維護祖國統一,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作者:常濱)

警惕!玩火者背後的“招魂幡”

2025-11-19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在國會宣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臺海問題。面對多方強烈譴責,高市早苗拒不撤回錯誤言論。作為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妄圖以“集體自衛權”為幌子干涉中國內政,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可謂癡心妄想、自不量力,最終只會引火燒身。

 

 

回顧歷史,日本軍國主義曾多次以所謂“存亡危機”為藉口發動對外侵略,包括以“行使自衛權”為由悍然製造九一八事變,挑起侵華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乃至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高市早苗再提所謂“存亡危機事態”,讓人有充分理由擔心日本有重蹈軍國主義覆轍的危險。這充分暴露日本右翼勢力極其錯誤、極為危險的歷史觀、秩序觀、戰略觀,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必須對日本的戰略走向高度警惕。

 

 

在台灣島內,許多媒體迅速發聲,揭露高市早苗言論背後的風險與陰謀。

 

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指出: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批評高市早苗是“愛亂吠的小狗”,忽略了高市早苗其實可能是比日本政壇梟雄們更膽大的“玩火的女人”!她將台灣問題撕開一個裂角,泄漏出她所需要的足夠火藥味。

 

“高市早苗的言論絕非一時失言,而是精心策劃的戰略試探。”中評社台灣專欄以《日本涉臺狂言 歷史陰魂下的危險飆車》為標題發表快評指出:這種操作令人毛骨悚然——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正是以“自衛”之名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啟侵華戰爭。今天,高市內閣重拾“存亡危機”的戰爭話術,無異於為軍國主義招魂。令人警覺的是,日本政治生態正加速右傾化。自民黨與極右翼的維新會聯合執政,形成否認侵略歷史、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追求軍事大國化的政治同盟。這種集體轉向比個別政客的狂言更為危險,它意味著日本正系統性背離戰後和平道路。

 

 

《中國時報》的社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灣不應成為日本的棋子。賴清德當局對高市早苗切莫一廂情願寄望“台灣有事”説,一味以“抗中”思維支持日本激進路線,將台灣推向險境。

 

近年來,日本大幅調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謀求發展進攻性武器,在強軍擴武的錯誤道路上狂飆猛進。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期間,積極推動修憲,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他卸任首相後多次公然聲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在歷史認識、修憲擴軍、涉臺政策等問題上的立場與安倍晉三一脈相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高市早苗頻繁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妄想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要求廢除和平憲法中“放棄戰爭”條款,以及改自衛隊為“國防軍”;主張大幅增加防衛費,讓日本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在涉臺問題上,高市早苗劣跡斑斑。她多次鼓吹“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2025年4月,她作為國會議員竄訪台灣,鼓吹“日臺強化安全合作”,打造“準同盟關係”。儘管嘴上自我標榜是“和平國家”,宣揚建立無核武器世界,但高市政權對“無核三原則”表態模糊,語焉不詳,暗示有可能放棄,日本高官甚至聲稱不排除引進核潛艇。這些都表明日本政策的重大消極轉向。

 

 

11月17日,台灣勞動黨、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30多個團隊聯合發表抗議聲明:嚴正抗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臺妄言,台灣人民拒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聯合抗議聲明還提出四大要求:高市早苗必須立即撤回涉臺妄言; 日本政府必須停止任何以臺海為名的軍事升級,停止炒作“台灣有事”論; 民進黨當局不得默許、附和或配合日本的軍事企圖,必須表態拒絕日本軍事介入,不得附和任何將台灣推向戰爭的外力;民進黨當局必須儘快在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建立確保台灣人民生命安全的和平框架。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全體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台灣重新回歸中國,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歷史事實。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輪不到日本來插手。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任何人、任何勢力妄圖介入臺海局勢、阻擾中國統一大業,必將玩火自焚。任何依靠外部勢力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都註定失敗。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充分認清高市早苗相關言行的危險性、危害性,堅決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自身安全福祉。(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總臺海峽時評丨分裂國家的“台獨”頑固分子終將被嚴懲

2025-10-30

重慶市公安局28日發佈警情通報表示,為堅決打擊沈伯洋通過發起、建立“台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決定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當日強調,依法對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重拳出擊、嚴厲懲治,是為了維護最廣大台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分裂國家的“台獨”頑固分子不可能逍遙法外,終將被法律所嚴懲。

 

依法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合理合法,具有充分法理正當性。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去年,“兩高三部”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制定了《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規定國家司法機關對包括在台灣地區實施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台獨”頑固分子依法行使司法管轄權,進一步完善懲“獨”法網,為司法辦案提供明確指引。此次對“台獨”頑固分子依法立案偵查法律依據充分,是嚴厲懲治“台獨”的正義之舉。

 

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偵查大快人心。沈伯洋發起、建立“台獨”分裂組織,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長期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此前,其被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並被實施制裁讓人拍手稱快,兩岸同胞紛紛呼籲儘早對其追責。近期,在兩岸共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台灣同胞認識到,“台獨”分裂勢力及其行徑,害的是廣大台灣同胞,損的是全民族利益。堅決打“獨”、對“台獨”頑固分子進行立案偵查,順應兩岸民心,維護台灣同胞福祉,彰顯了祖國大陸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

 

利劍出鞘,鋒芒畢露!沈伯洋被依法立案偵查不會是個例,只要“台獨”分裂一日不止,反“獨”懲戒就一刻不停。希望廣大台灣同胞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堅決與“台獨”分裂言行、頑固分子劃清界限,與大陸同胞一道,攜手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自身安全福祉,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海之聲)

 

總臺海峽時評丨分裂國家的“台獨”頑固分子終將被嚴懲

展開全文

臺青:我家的族譜與紀錄片《國土重光》的歷史對話

2025-11-11

當 AI 技術復原的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北公會堂場景在螢幕上亮起,當 “台灣光復了” 的宣告穿越八十年時光回蕩在耳畔,我不禁想起父親常做的事——他總捧著那本藍色布封面、清朝年代的手抄本薛家族譜,雖然族譜的邊角早已被磨出卷邊,卻被父親一直視若珍寶。父親經常告訴我:“咱薛家的根在大陸,是從泉州渡海來的台灣。”六集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用鐵證如山的史料與震撼人心的敘事,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而父親手中的族譜,恰是這兩岸同根同源最鮮活的注腳,讓我對“國土重光”四個字背後的重量,有了遠超旁人的切身感悟。

 

紀錄片開篇的歷史回溯給我帶來了直擊心靈的衝擊。1895 年《馬關條約》簽訂現場的黑白影像,與我曾無數次眺望的台灣海峽湛藍海水形成強烈對比。“割讓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 的文字,不僅是清政府的屈辱印記,更是刻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上的一道傷痕。但紀錄片並未止步于展現苦難,而是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挺身而出的脊梁 —— 汪春源帶動的 “公車上書” 裏,有士人“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吶喊;丘逢甲領導的反割臺鬥爭中,有“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 的悲壯;莫那・魯道發動的霧社起義中,有少數民族同胞以血肉之軀對抗殖民暴政的決絕。這些散落于歷史長河中的抗爭故事,被紀錄片串聯成線,清晰地告訴我們: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從未停歇,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民族情懷從未斷絕。

 

 

最令我動容的,是紀錄片中首次披露的珍貴史料。美國國會圖書館保存的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新聞公報原件,用鐵一般的資料和歷史事實證明台灣回歸中國不容篡改和質疑。這讓我立刻聯想起我家那本藍色布封面、清朝手抄本族譜開篇“源自閩地,根系中華”的題字,宏大的歷史與微觀的家史在此刻完美契合;台灣抗日誌士林正亨重傷後寫給母親的家信,字裏行間既有“為國盡忠”的堅定,又有“未能盡孝”的愧疚。讓我憶起父親所説,薛家先祖渡臺後每逢清明必遙祭泉州祖地的規矩;更想起老爸老媽特意來大陸旅遊的經歷,他們沿著長江走過許多城市,還來到我現在居住的湖北,在黃鶴樓前合照留念。看到93歲高齡的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團員劉惠敏現場哼唱的“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的隊歌,更讓我在心中握緊了父親手中那本邊角早已被磨出卷邊的族譜——咱們薛家世代相傳的 “不忘故土” 的家訓,與這份信念何其一致。這些細節打破了歷史的隔閡,讓我清晰看到:我們台灣同胞的根始終在大陸,台灣的命運從來都與祖國緊密相連。

 

 

紀錄片採用的歷史與現代雙線敘事手法,更讓歷史照進了我的現實生活。當鏡頭從台灣義勇隊的抗戰歷史切換到今日兩岸青年共同祭奠抗日先烈的場景;當 AI 復原的丘逢甲與當代臺胞隔空 “對話”,一種跨越時空的民族認同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紀錄片清晰地揭示:台灣光復是二戰勝利的必然成果,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結果,更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的還原,更是對 “台獨” 勢力扭曲歷史的有力駁斥。正如紀錄片中專家所言,台灣與大陸同根同源的歷史事實,不會因任何謊言而改變;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民族情感,不會因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而割裂。對於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本文作者開發的台灣光復主題的文創産品

 

清代學者龔自珍曾説“欲亡其國,先滅其史”。《國土重光》這部紀錄片的價值,在我看來正是守護歷史。它用日本國會圖書館館藏的日本軍官樺山資紀的日記揭露了日本覬覦台灣的野心,用《恢復台灣同胞國籍令》檔案證明台灣同胞的民族氣節。而當鏡頭掃過台灣光復後臺胞祭祖、拜謁中山陵的盛況時,我不禁在心中翻開那本藍色布封面的族譜。父親曾告訴我,台灣光復後家族往來書信裏總提起“要記牢泉州祖地”,這份對根的牽掛,讓“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再是抽象的詞彙,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家族記憶。這些無可辯駁的史實與家史,共同構成了反對 “台獨”分裂行徑的堅實根基,也讓 “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 的歷史大勢,在我心中愈發清晰。

 

走出螢幕裏的歷史時空,台灣海峽的浪濤聲仿佛仍在耳邊,父親捧著那本薛家族譜的身影,以及父母在黃鶴樓前合照時的笑容也愈發清晰。觀看《國土重光》,讓我們兩岸同胞共同感受和平來之不易,更讓我們堅信,只要兩岸同胞銘記共同歷史、堅守民族大義,就一定能挫敗任何形式“台獨”分裂圖謀。今後,我會鄭重接過父親手中的薛家族譜,把紀錄片裏的歷史、族譜中的故事一同講給下一代。這便是對那段崢嶸歲月最好的告慰,也是對父親教誨、父母期盼、兩岸同胞共同心願的最堅定的傳承。(作者:薛穎穜)

展開全文

公安機關決定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偵查

2025-10-28

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 重慶市公安局28日發佈警情通報表示,為堅決打擊沈伯洋通過發起、建立“台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等有關規定,決定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024年10月14日,國臺辦對外公佈,將沈伯洋(男,43歲,台灣省台北市人)納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

 

重慶市公安局表示,廣大群眾發現相關線索,可立即向公安機關舉報,公安機關將對舉報人身份信息嚴格保密。舉報郵箱為CQGACTD@163.com,舉報電話為023-65697660。

展開全文

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 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

2025-10-29

今年是台灣光復80週年。順人民之意,以國家之名。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此消息公佈後在台灣島內引發熱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表示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定能共創美好未來。

 

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 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2

 

“台灣光復紀念日不僅是追憶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的重要日子,更是凝聚民族力量、共創統一未來的重要契機。”新黨主席吳成典説,設立這個重要紀念日,是兩岸中國人攜手同心開創民族復興的新起點,希望兩岸同胞共同銘記這段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共同奮鬥。

 

“作為一個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中國人,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感慨道,“台灣光復這段歷史,是兩岸同胞共赴國難、共承苦難、共享勝利榮光的歷史證明。紀念台灣光復,不僅是回望一段所有中國人都不能、也不該忘記的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中,看清台灣的現實處境,找到走向未來的正確道路。”

 

台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説,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有助兩岸同胞建構抗戰集體歷史記憶,特別是,使兩岸榮辱與共的中華民族意志在台灣更為茁壯,鑄牢大一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 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1

 

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展開在北京的參觀行程。他感慨地説,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讓他想起6月份在上海參觀四行倉庫時,也是深受感動。而這些歷史在台灣已經被遺忘,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維繫歷史的傳承很重要,反觀台灣卻是在篡改歷史,民進黨是歷史的罪人。為何台灣會變成“親美”、“親日”、“仇中”?就是因為民進黨。館長強調,自己並非要大家記得仇恨,但歷史不能忘記,兩岸都是同胞。

 

中時新聞網以《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否認》為題發表文章表示,80年前,台灣民眾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慶祝台灣光復,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每一張臉上都充滿了笑容,台灣終於結束了被殖民、被歧視、被壓迫、被掠奪的歷史。台灣光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是中國政府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近年來,某些國際反華勢力與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試圖通過曲解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來否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理事實,為“台獨”分裂製造輿論,可謂顛倒黑白。賴清德站在日本侵略者立場將抗戰勝利改稱“終戰”,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甚至宣稱“台灣沒有光復節”,這種言行既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廣大台灣抗日先賢先烈的背叛。

 

《中國時報》日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台灣光復80週年,不只是台灣的大事,更是中華民族的盛事。臺大教授許介鱗生前提及,光復之初十余歲的他已經學會唱《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抗日名曲,因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句歌詞,道盡日據時期台灣同胞的心聲。令人費解的是,80年後,“光復”兩字對於賴清德而言,竟難以啟齒,這對台灣歷史是多麼大的諷刺。

 

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 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3

 

“如何在台灣新生代中恢復這段歷史記憶至關重要”“兩岸同胞應聯結起來,讓共同的歷史記憶重新在島內得以恢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呼籲,我們不能忘記台灣被日本殖民那段屈辱的歷史,也不能忘記台灣光復這場光榮的勝利,這是屬於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記憶和共同的民族榮光。特別是在民進黨當局一邊拋出“終戰”“台灣地位未定”等“台獨”論調,一邊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妄圖讓兩岸越走越遠的當前,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對於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對於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反對“台獨”、反對外來干涉,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除了表達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外,許多台灣同胞還表示,兩岸同根同源,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同胞要一起攜手同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台灣光復的歷史告訴我們,兩岸同胞命運與共,應當團結一心、攜手同行。”台灣高雄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説,兩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當前,不僅要共同紀念台灣光復,更應當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民族復興偉業。“台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榮光。”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説,以國家名義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彰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身在台灣的我,期盼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對此我很有信心。”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正義因捍衛而昭彰。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相信廣大台灣同胞定會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同大陸同胞攜手同心,同憶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