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這一季讓我們從“挖藕”開始
2020-10-27 10:22: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馮雪

  2020年《國家寶藏》第三季即將回歸。作為《國家寶藏》歸來的開篇序曲,《國家寶藏·挖藕季》音頻節目于10月26日上線開播。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國家寶藏》攜手央廣文藝之聲FM106.6和雲聽APP,在音頻領域打造的又一爆款節目。

  作為《國家寶藏》節目的音頻端衍生IP,《國家寶藏·挖藕季》是節目組踐行媒體深度融合理念,集多終端能力打造的一款融媒體産品。節目組從一開始就策劃了這檔音頻節目,並在播出內容和節奏上與《國家寶藏》第三季同呼吸同步調,與第三季融合成為了一個整體。“挖藕季”于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每週一至五播出,一共100集,每集15分鐘。節目內容分佈上,第1至30集,《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調研十位各領域專家,展現節目的調研過程;第31至80集,由央廣文藝之聲主持人董彬探班《國家寶藏》第三季錄製現場,採訪當集館長、國寶守護人、今生嘉賓等;第81至100集,由主持人董彬訪談幕後工作人員。這三部分內容,將配合涵蓋電視端《國家寶藏》第三季的播前、播中和播後階段。

  《國家寶藏》自播出以來,一直嘗試用豐富多樣的視聽語言,打破和重塑博物館系統固有的表達方式,讓普通觀眾也能領略到文博領域的無窮魅力。而《國家寶藏·挖藕季》所展現的就是主創團隊為創制精品節目、釋放文博魅力,所開展的籌備和前採過程。節目帶有濃郁的幕後探秘色彩,從《國家寶藏》內容延伸,由《國家寶藏》團隊製作,具備《國家寶藏》品質。

  從泥塘中“挖藕”的過程,與媒體人探索文博以及《國家寶藏》製作的過程非常相似,艱難卻值得。“挖藕”諧音“哇哦”,是來自二次元的諧音梗,節目視覺和聽覺包裝都來自“挖藕”和“哇哦”的幻化,旨在和聽眾一起挖出“鮮藕”,收穫“哇哦”。這是節目組對《國家寶藏·挖藕季》的解讀和期許。

  “挖藕”就要有“挖藕人”,還要有“荷塘”。“挖藕人”是節目主持人和主講嘉賓,也是節目的表達主體。“荷塘”,指每期節目圍繞的一個文博專業領域,如考古、歷史、博物館管理、天文、建築、戲劇、戲曲等。主講嘉賓是來自不同“荷塘”領域的頂級專家和學者。“藕”是從節目一開始就拋出的問題、話題或結論。節目從不懂就問、不怕露怯、刨根問底、輔助翻譯的聽眾視角出發,帶領聽眾一起品嘗“鮮藕”、一起體會“哇哦”。

  《國家寶藏·挖藕季》以“問藕”“挖藕”“得藕”作為每期節目的對話流程。“問藕”,由主持人在節目開篇,問出一個大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藕”。“挖藕”,由主持人和主講嘉賓通過講故事、打比方、橫向縱向對比等方式,抽絲剝繭、深入淺出的“挖藕”。“得藕”,是在聽完整期節目後收穫的答案。主持人會在節目最後復盤“淤泥解作白蓮藕”的過程,表達自己在其中感受到的激蕩。

  “考古是不是官方盜墓?”“風水是不是封建迷信?”“為什麼要追索流散海外的國寶?”“中國人不能不知道的十幅國畫”“這部古裝劇,被史學家點讚了”“為什麼古代皇帝總愛夜觀天象?”……這些絕不是標題黨,正是節目要帶聽眾挖出的“荷塘鮮藕”。聽眾會從主持人和主講嘉賓,兩位挖藕人的追問、解讀和總結中,感受文博“鮮藕”帶給自己的無窮魅力、無限遐想。

  在嘉賓選擇上,《國家寶藏·挖藕季》節目組也頗費苦心。他們都是各自學科和文博界的“頂流明星”:故宮學院院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專家、紡織考古學科奠基人王亞蓉;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彭林;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陶瓷考古專家秦大樹;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主任付巧妹;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馮海濤;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學者董梅;國家一級演員、戲曲導演徐孟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黎耕等等。這個超強陣容將在《國家寶藏·挖藕季》與聽眾一起“魚戲蓮葉間,挖藕5000年”。

  一直以來,《國家寶藏》口碑載道,好評如潮。這次第三季的歸來以“荷塘挖藕”拉開序幕,令人期待。這是在呈現歷史,也在創造歷史。當一個節目,以“挖藕人”的方式深耕自己,以“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愛上博物館”要求自己,以用“這世上,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來堅守自己,那麼她必然能夠贏得千萬觀眾的心。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