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 寧德市深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專精特新、綠色低碳、“三農”等領域企業的資金支持,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有力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和高品質發展。
  • 泉州是福建的印刷強市,印刷企業數量佔全省1/3。今年泉州市有6家企業進入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排行榜,連續四年成為全國地級市入選百強印刷企業最多的城市。
  • 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原則,將符合要求的政策及時納入“免申即享”覆蓋範圍,對已到期的政策按規定及時清理。
  •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優化民營企業準入,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深化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支持藥品企業易地搬遷和升級擴建,開展附條件藥品GMP符合性檢查,簡化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告知手續等。
  • 寧德屏南:古今雙溪風光無限 文旅融合再展芳華
    走進雙溪古鎮,如同走進一幅古風與新韻交相輝映的優美畫卷。長街古巷曲徑通幽,古屋城垣錯落有致,處處透露著無盡的歷史厚重之感,不少古民居被修繕後,搖身一變成為民宿、藝術空間等,賦予了老屋新魅力。
  • 漳州鎮海衛:百年鎮海衛城傲 巍峨屹立碧海潮
    鎮海衛位於漳州市龍海區隆教鄉鎮海村,是明朝為加強海防、抵禦倭寇建設的軍事機構,至今已有636年曆史,與天津衛、威海衛、金山衛並稱“明朝四大衛”。
  •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佈通知,認定50項傳統農業系統為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福建省的“福建長樂番薯種植系統”“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統”入選。至此,全省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數量增至7項。
  • 福建通過實施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初步打造了古田會議豐碑、調查研究模範、萬里長征起點、紅色交通線等紅色文化品牌,紅色文化遺存得到較好保護和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拓展,紅色基因得到有效傳承。
  • 泉州市構建以“宋元中國·海絲泉州”為核心的品牌行銷矩陣,用行銷助力文旅經濟“破圈”,並以品質鑄就文旅經濟“IP”,打造了一批全國、全省品牌業態,助力泉州獲評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 福建省出臺10項具體有力舉措,推進全領域、全行業、全要素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福建文化和旅遊消費品質水準,推動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
  • 福州先行先試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福建如何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及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臺胞臺商普遍認為,其中有一項尤為重要,即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融合,爭取更多島內“首來族”到大陸。
  • 海交會馬祖館開館 “老朋友”再聚福州
    5月18日上午,在具有台灣特色的電音三太子錶演中,海交會馬祖館開館。暌違三年,馬祖當地知名企業紛紛帶上特色産品,亮相海交會,共同向外推銷馬祖。
  • 為了更好促進兩岸群眾的相互了解和情感融合,在嵐臺胞紛紛發揮聯通兩岸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打造各類交流互動平臺,有效凝聚了村(居)集體和兩岸人民的向心力。
  • 根據協議,雙方以兩岸社區資源回收交流計劃和兩岸社區跆拳道項目交流計劃為兩岸感情連接點,進一步攜手推動閩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深化兩地在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的合作。
  • 近日,廈門産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為參與廈門航空 “輕裝出行活動”的臺胞頒發全國首張臺胞《輕裝減碳證書》,創新推動兩岸交流與低碳出行融合發展。
  • 近年來,福建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建成兩岸往來最便捷、合作最緊密、政策最開放、服務最貼心、交流最活躍、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園。
  • 近日,寧德市霞浦縣公安局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金額達1.4億余元,為當前正在開展的全國公安機關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再添戰果。
  • 今年以來,福州市交通執法部門對貨運企業作出的第35起停業整頓處罰決定。還針對企業一年記憶體在3次以上違法超限運輸的情況,吊銷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1張,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2張。
  • 廈門高速執法支隊將結合“路政宣傳月”“安全生産月”活動,持續開展安全巡檢與普法宣教,引導群眾樹立了解公路、關心公路、愛護公路的意識,強化安全責任,全力保障高速公路暢通有序。
  • 在全省率先實現涉生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創新生態修復機制、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探索設立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廈門市在創新探索綠色司法保護模式上勇擔當、走在前,用司法力量守護綠水青山。
  • 福建:枝葉關情 “三茶”統籌飄馨香
    如今,福建已累計選認科技特派員7萬多人次,茶、果、花和菌等涉農産業都有科技特派員的身影,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實現鄉鎮和重點建制村全覆蓋、一二三産業全覆蓋。
  • 閩都創新實驗室取得技術突破
    日前,由中科院物構所、閩都創新實驗室、福州大學團隊及兆元光電多方合作的全彩MicroLED項目一期已近尾聲。這項技術將填補國內外在該研發領域的空白,並打破國外在高端顯示領域原材料方面的壁壘。
  • 福建:探索水生態環境綠色治理新路徑 堅持“三水”統籌推進人水和諧共生
    福建構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新格局,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篇章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 秀美武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南平市更堅定生態優先導向,以“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的幹勁,加快推進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建設,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地。
  • 近年來,福建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科普宣教等,保護區內植被恢復迅速,野生動物種群增長明顯,生態系統恢復成效顯著。
  • 2023年底前,完成重點流域、重點海灣的排污口排查,完成80%溯源和35%整治任務;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完成70%整治任務;2025年底前,實現入河入海排污口規範化管理。
  • 如今,徜徉屏山之南,處處是景觀、村村皆是景點,許多依水而建的村莊,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棠口,聽一段紅色歲月;在龍潭,賞一齣精彩的四平戲;在漈下,感受濃郁的明清遺風……
  • 福州將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為總體目標,以加快淘汰重點行業落後産能,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深化揚塵污染源頭防治等為具體工作任務,持續鞏固提升藍天保衛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