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交通運輸部發佈的《2024年度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泉州港口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這一歷史性突破,標誌著泉州這座千年海港城市躍升為“現代港口經濟強市”。
  • 推動軟體産業高品質發展,加碼人工智能扶持力度,鼓勵擴大有效投資……在系列政策“組合拳”的發力下,今年前5個月,廈門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兩位數增長,在全省位居前列。
  • “天橋美食夜市”在城西,主推擺攤小吃;“莆田優品”旗艦店在城南,主推本地土特産;1971文創園在城東,主推輕奢消費……三點成圓,構成莆田主城區全新的多元化立體夜間經濟圈。
  • 經過10年的技術攻關,福建已經成為中國膨腹海馬養殖重地,産量約佔全國的50%。從技術突破到産業落地,從國內推廣到國際輸出,小海馬正在撬動大産業,並走出國門,遊向更廣闊海域。
  • 守護·煥新·傳承 福建南靖土樓的文化涅槃
    從書洋鎮下坂村明初的裕昌樓,到梅林鎮磜頭村的明華樓,它們跨越時空界限,在時代變遷中經歷著從古老防禦堡壘到觀光旅遊勝地的蛻變。一場以“守護、煥新、傳承”為內核的文化涅槃,正在這片土地上悄然展開。
  • 寧德:自駕遊的“潑天富貴”怎麼接?
    近年來,寧德以全域旅遊公路串聯山魂海韻,通過“交通賦能+生態變現+IP深耕”模式,推動自駕遊産業發展。
  • 浦頭港位於九龍江西溪故道,曾是漳州府東郊的水運樞紐。如今,浦頭港已不再有昔日千帆競發的喧囂,但港畔的廟宇、碑刻仍無聲講述著一港連通四海的往事。
  • 近年來,龍文區不斷推進城區和景區一體化融合發展,讓龍文的生活氣息與旅遊交融,探索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都市文旅之路。
  • 鍾山鎮深入落實仙遊縣“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文旅資源,孵化生成集“吃住行遊購娛”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産業業態,將山水之美轉化為富民資源,奏響青山綠水與強村富民的交響樂。
  • 今年“五一”假期,這座“華僑建築博物館”接待遊客30萬、全網曝光量超5000萬次,為晉江文體旅融合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 福建:鄉建鄉創 一場田園追夢
    在田園追夢中,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了“我是誰,我從哪來”的答案;在鄉村振興中,越來越多的“福建樣本”提供了“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 龍岩永福鎮:貼心服務成就茶櫻共生
    漳平市永福鎮獨特的“茶櫻共生”景觀,不僅是臺商臺農近30年匠心的結晶,更是漳平市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臺企紮根發展的生動寫照。
  • 近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佈福建省地方標準《海峽兩岸共通 閩臺地區平均風速剖面模型評估方法》。這是全國首部海峽兩岸氣象領域共通標準,將於2025年9月10日起正式實施。
  • 這縷沁人心脾的“畬香”,源自霍口畬族鄉福湖村一個閩臺合作精心培育的植物香薰精油項目。在海峽論壇的聚光燈下,它不再僅僅是封裝于小瓶中的液體,更成為跨越海峽的情誼與承載畬鄉振興希望的芬芳載體。
  • 廈門市民個人信用白鷺分平臺正式上線“臺胞金融服務專區”,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建成可為臺胞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基礎金融服務的線上平臺,大幅提升臺胞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多樣性。
  • 今年5月,國家級惠安台灣農民創業園工作人員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這些種苗亟須找到新土地,便馬不停蹄地幫助尋找。6月15日,記者從惠安臺創園聽到好消息,新地已找到,種苗們即將“安新家”。
  • 從“一幫一”到“多幫一”,再到全域普法,福鼎市關工委“五老”關愛團持續用銀發力量為社會築起一道道堅實的法治防護墻。
  • 金井鎮深化落實“大黨委”工作機制,掛鉤市領導下沉鎮村擔任“大黨委”書記,統籌協調多部門構建的“黨建+漁船管理”聯動體系,展現智慧漁港平臺應用、海上安全治理成果,托舉起萬頃碧波的安寧與活力。
  • 近年來,鯉城充分發揮法治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從服務優化、機制創新、宣傳推廣等多方面精準發力,持續優化法律服務工作體系,紮實推進法治建設,打通普法便民惠民“最後一公里”,為鯉城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 寧德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將創建全國禁毒示範城市納入戰略發展佈局,強化責任擔當,深化綜合治理,打造“全域聯動、全民共治、全面夯基”立體化防控體系,推動禁毒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 廈門多措並舉 全力推進民營經濟持續發展
    廈門民營企業通過創新驅動,持續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逐浪前行”的澎湃足跡。數據顯示,廈門70%以上發明專利源自民企,近九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來自民企,廈門百強民企研發投入同比增幅達17.82%。
  • 泉州:智慧育苗助力春耕備耕
    農業新科技加速賦能春耕備耕。3月3日,記者走訪了泉州市水稻、果蔬等育苗基地,科技化、規模化的育秧育苗模式正在為新一年的春耕生産注入強勁動力。
  • 技術經理人,又被稱為“科技紅娘”。顧名思義,這是一群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專業人士,他們為科研人員、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提供金融、法律、知識産權服務,為技術和市場牽線搭橋,促成技術交易。
  • 近年來,泉州以5G網絡為抓手,大力實施“雙千兆”網絡攻堅行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不斷提升5G用戶普及率,加速“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實現行政村5G通達率100%,推動“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程加速。
  • 在閩東綿延的海岸線上,既有思客琦智慧裝備這樣的“單項冠軍”快速崛起,也有寧德時代這樣的産業巨擘持續擴張,更有一系列精準政策如春風化雨滋潤創新沃土。這場縣域經濟能級躍遷的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 企業專利數量的攀升,折射出當地民營企業科技研發、自主創新的持續投入和産出。科技助力下,一大批南安企業走上了一條發展新質生産力之路,同時提升産業創新鏈,驅動當地産業經濟邁上新臺階。
  • 福州閩清:滌卻濁流泛清波
    清欄退養、截污納管、生態修復……一場全域治水的立體攻堅戰,讓閩清“母親河”重漾碧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正沿梅溪兩岸鋪展。
  • 廈門推進海洋生態保護 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既要有“面子”,還要重“裏子”——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中,“守護藍色家園”的字眼不止一次出現在今年廈門海洋部門的工作計劃中。如今,全方位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亦是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