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記者揭秘“二選一”真相:商家被要求兩天關店 預計營收縮水九成

2019-10-25 11:26:42  來源:上觀新聞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1025114223

圖/兆鵬

  隨著今年“雙11”臨近,電商平臺的“二選一”話題又熱起來,並且出現了新現象:以前,往往是一家平臺“控訴”另一家平臺,被控訴者沉默不語;今年,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均主動發聲,表達他們對“二選一”的態度。有的平臺説“二選一”是偽命題、是博眼球的“碰瓷”炒作;有的平臺説“二選一”涉嫌壟斷,絕對存在。

  這是不同平臺間的“口水戰”,還是真實存在?記者聯繫到自認為被“二選一”的商家代表劉先生,聽他講述近日的遭遇。

  接到“關店通知”

  須做“二選一”這道題

  在同意接受採訪前,劉先生顧慮重重:“要是被平臺知道,我就完了。”只有在記者答應他隱去具體平臺信息和品牌信息後,他才開始講述。

  “在各平台啟動‘雙11’預熱時,甲平臺與我們對接的工作人員來電,要求我們在兩天內關掉開在乙平臺上的店,不然就要對我們採取‘措施’。”劉先生説,他們在多個電商平臺開有官方旗艦店,其中甲平臺和乙平臺的銷量總額超過9成,不過甲平臺的銷量是乙平臺的兩倍。本來多個平臺做生意對品牌來説是件好事,不料在今年“雙11”前接到“關店通知”,必須做“二選一”這道選擇題。

  “只給我們兩天時間考慮!”劉先生覺得,且不説“二選一”本身是否合理,甲平臺工作人員給出的時間期限就很不合理,“我們不是小企業,任何決策都要經過內部討論。甲平臺和乙平臺對我們都很重要。接到通知後,我們一邊討論到底要不要關店,一邊派員工前往甲平臺總部,希望與其工作人員當面溝通,多給些時間。沒想到,甲平臺工作人員避而不見。” 

  劉先生説,由於時間太短,品牌無法做出“選誰”的決定,“假設我們公司有100個員工負責電商業務,其中90個員工是為甲平臺和乙平臺服務的,按照2:1的銷售額比例,即60個員工為甲平臺服務,30個員工為乙平臺服務。無論關掉哪家店,都會影響數量不少的員工。雖然甲平臺目前的銷售額不少,但我們在乙平臺的發展勢頭也不錯,放棄哪邊都對我們不利。開門做生意,為什麼只能限定在一個平臺呢?”

  搜索排名大跌

  試圖溝通得不到答覆

  因沒有按時關閉在乙平臺的旗艦店,劉先生很快體會到甲平臺工作人員所説的“措施”是什麼。當消費者以品牌關鍵詞在甲平臺搜索商品時,排名靠前的産品均來自經銷商,官方旗艦店排名很靠後,“這肯定不是自然排序的結果。自然搜索排序是綜合銷量、服務、評價等各種因素得出的結果。按照我們的經營情況,應在自然搜索中排名靠前,絕不可能在兩天內一落千丈!”劉先生還試圖與甲平臺工作人員溝通,卻得不到答覆。

  “流量對品牌非常重要。甲平臺的自然搜索結果變成這樣,肯定影響銷售。尤其在以往‘雙11’活動中,一天的銷量是平時一個月的銷量,我們早就開始為今年‘雙11’備貨。現在甲平臺幾乎斷了我們的‘生路’,乙平臺的生意雖然越來越好,但沒法一下子消化那麼多産品,庫存壓力非常大。”劉先生預估,受這次“二選一”衝擊,品牌在甲平臺的“雙11”銷售中可能會縮水9成。

  取證難度不小

  商家無奈放棄維權

  既然認為被不公平對待,為什麼不選擇法律途徑解決?劉先生覺得“非常難”。

  他解釋,從自然結果看,他們的品牌仍能從甲平臺上搜索到,只是排名靠後,“我們覺得不是自然搜索的結果,但甲平臺咬定是,後臺數據都在他們那裏,我們拿不到證據。”此外,甲平臺工作人員與品牌的交流主要靠電話,取證難度不小。

  即便有合作合同,品牌也覺得舉證難。劉先生承認,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瀏覽店舖,除了自然搜索結果導流外,他們也向甲平臺、乙平臺等各大電商平臺購買流量,即花錢參與這些平臺的一些活動,增加品牌和店舖的曝光率,“從以前的合作看,購買流量的效果能直接體現在店舖瀏覽率和轉化率(即消費者瀏覽後下單購買比例)上,我們覺得這些合作是有效的。但現在,我們店舖的瀏覽率和轉化率明顯下降,我們認為是甲平臺用技術手段阻攔流量,可他們不承認。這和自然搜索的數據由甲平臺提供一樣,他們説什麼就是什麼,我們沒法求證。”

  此外,“雙11”太忙也是無暇維權的原因之一。“‘雙11’對品牌來説就像打仗,所有人都在忙備貨、物流、技術支持。今年甲平臺又‘搞事情’,我們只能加大馬力做好乙平臺和其他渠道的銷售。至於以後,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劉先生對此很無奈。(記者 任翀)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