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破解融資難題 産權抵押為農村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2017-06-13 09:44: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廣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吸納留守婦女參加中藥材加工,帶動周邊農戶脫貧致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隋艷霞):自2015年底被列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以來,甘肅隴南西和縣積極完善相關機制,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努力破解三農融資難題。截至今年五月中旬,全縣累計辦理農村産權抵押貸款上億元,初步解決了涉農主體貸款抵押缺乏的問題,為當地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插上了翅膀。

  西和縣河壩鎮廣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通過流轉農戶閒置土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和良種引進繁育、生産、初加工、銷售等。成立之初,合作社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就在此時,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到來為他們解決了難題。合作社理事長魯馬成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説:“合作社通過流轉的600畝土地,加上隴南龍江資金池作為擔保,順利在蘭州銀行擔保貸款900萬,甘肅銀行貸款500萬。有了這1400萬的貸款,不但有效解決了合作社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也為合作社以後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合作社用這筆資金大力發展西和地道中藥材半夏、黨參等的種植,2016年,合作社銷售額達5000萬元,有效引領和支持了周邊中藥材種植戶及120戶貧困戶的産業發展,支持46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目前,合作社已成為全縣依託産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輻射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亮點”和“窗口”。而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因農村産權抵押貸款得到的第一筆資金的支持。

  2014年,隴南市以放活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房屋産權為支點,以助推農業産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當年7月,西和縣率先在河壩鎮成立了鄉鎮及農村物權抵押貸款交易中心。西和縣政府金融辦主任雷玉璽介紹説:“當時2014年隴南提出三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時候,我們這個地方是第一家開始掛牌搞業務的地方,市長定位的是全省首家。2015年底的時候,國務院發了一個關於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方案,(西和縣)開始申報全國的試點縣。當時全國申報了232個,甘肅省是六個,隴南市是一個,就是西和。國家搞這個試點的目的,因為農村的土地是集體所有的,集體所有的土地是不能抵押的,這是物權法和擔保法裏明確規定的。所以我們在搞試點這兩年期間,全國人大授權232個縣暫停適用物權法中關於土地不能進行抵押的規定。”

  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解決了農民的發展資金的問題,盤活了農村的資産資源。2016年6月,河壩鎮將原農村物權抵押貸款交易中心升級為農村産權確權抵押交易服務站,並實現了與市、縣兩級平臺的聯網運行。一年來,以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為突破口,僅河壩鎮就累計發放農村産權抵押貸款117萬多元,為有效激活農村産權,變農民的私有財産為活資本,拓寬農村財産性收入渠道破解農村融資難題創造了條件。

圖片默認標題

  市縣鄉三級聯網的農村産權確權抵押交易平臺規範了農民承包地的流轉,解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融資難題。

  在盤活農村資産、解決農業發展貸款難的同時,西和縣還出臺多項政策,加強貸款風險防控。河壩鎮農村産權確權抵押交易服務站交易員楊艷春介紹説:“我們西和縣專門有一個貸款風險基金。貸款如果還不上的,風險基金這塊直接就把銀行貸款償還了。二是農民買保險。基本上我們這兒大面積種植的一個是半夏另一個是馬鈴薯。馬鈴薯有保險,半夏也有保險。”

  楊艷春提到的貸款風險基金,是西和縣針對農地抵押貸款而建立的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的一部分。縣政府先期設立了200萬元的農地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農地抵押貸款損失,由政府和承貸銀行各按50%的比例共同分擔。此外,籌集327萬元建成了市縣鄉三級聯網的農村産權確權抵押交易平臺,對農地抵押貸款形成的不良抵押物通過産權交易平臺進行流轉,所得價款由金融機構優先受償。同時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農地抵押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縣法院也出臺司法保障指導意見,依法保障金融債權。通過以上方式,構成了風險基金補償、平臺流轉受償、保險機構代償、司法保障追償的“四位一體”的農地抵押貸款試點風險緩釋和處置機制,有效降低了銀行貸款風險,提高了金融機構開展試點的積極性。

  在西和縣政府金融辦主任雷玉璽看來,農村産權抵押貸款有效緩解了銀行貸款風險,解決了農民貸款抵押物難的問題,對解決農業發展的資金困難有很大幫助。他説:“十八大以後提出要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那麼農民的財産是什麼呢?除了土地和房屋再沒有別的財産,他的財産性收入就要通過將農村的資産放活、流轉、變現,才能增加他的財産性收入。現在中央提出農村的耕地三權分治——所有權歸集體,承包權歸農戶,經營權可流轉,現在我們抵押的就是經營權。經營權如果能入市、流轉、變現的話,對農民的財産權增加意義很大。另一方面對保證糧食安全(也很有意義)。農民現在在外面打工的人很多,土地撂荒很嚴重,國家的糧食安全也面臨一定的挑戰。有地的人不種,想種地的人找不到地。有了這個平臺以後,就把有地的和想種地的人就聯繫在一起了。這樣就把以前私下單線的聯繫變成了一個大市場的聯繫,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就提高了。”

  被列為全國農地抵押貸款試點縣以來,西和縣已經初步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西和模式”,把農民手中沉睡的資源變成了流動的資本,有效解決了農民融資難的問題。雷玉璽主任表示,雖然西和縣此次的試點將於今年年底到期,但相信屆時國家會在各地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出臺更多惠民政策,為農民脫貧增收、為農村經濟騰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