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把脈“三農”問題 為鄉村振興描繪藍圖

2017-11-29 17:41:4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中國作為世界上農村人口最多的國家, 搞好農村建設對於發展國家經濟和完善社會治理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他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説是一個經過審時度勢、週密思考之後提出來的切中當前社會發展問題要害的方略,也是實事求是、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方略。

  正是對中國社會發展步伐和步驟的精準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闡述中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還著重強調了要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而且給了廣大農民一個定心丸——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産資料,也是三農之根本。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不僅僅是安定民心的鄭重承諾之舉,更是保持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農村經濟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除了作為牛鼻子的“土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著重指出了農村發展建設的幾個關鍵要素——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産業興旺的態勢在農村體現得更加明顯,特別是在我國農村很多地方出現了不少的“電商村”、“淘寶村”、“外貿村”,這些産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不但豐富了當地的發展模式,繁榮了産業經濟,而且解決了大量就業,成為當前農村經濟實體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些加工製造等低端産業的快速發展,給農村帶來了生態環境的壓力,這在一些鄉村産業集群比較發達的地方體現得尤其明顯。生態環境治理,在農村必須引起重視,因此要強調“生態宜居”。

  關於“鄉風文明”,提出的恰逢其時。只有鄉風文明,鄉村才會變得美麗。只有村民提高了文化素質,建立起良好的鄉風,才能保證經濟建設的持續和生活的安定。

  “治理有效”,從目前基層村級治理的現狀來看,村級治理的力量正越來越強,“第一書記”的大量派駐和對貧困村的對口幫扶,讓一些經濟後進村和管理落後的村鎮社區正逐漸迎頭趕上,基層黨建力量也在不斷加強。

  因此,從十九大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關於鄉村振興的部分,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句句點睛,直指鄉村發展振興的關鍵,而這也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産黨人實事求是的一貫作風。鄉村振興,唯實不破。(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