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報道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法國《世界報》7月13日發表了一篇題為《解除限制性措施後:中國民眾優先選擇的交通出行方式發生了逆轉》的文章。文章寫道,法國交通和汽車專家、暢銷汽車博客網站的創始人馬特•加斯尼爾稱,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民眾偏愛的交通出行方式發生了變化,相比公共交通更願意選擇自駕或騎自行車出行。
報道稱,疫情期間,為避免使用公共交通,許多中國人果斷選擇自駕出行,人們優先選擇的出行方式發生逆轉。4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56%的受訪者偏愛公共交通,24%的受訪者偏愛自駕;而自解除限制性措施以來,有66%的受訪者表示更願意自駕出行,僅有2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想乘坐地鐵和公交車。
這種現象促進了汽車行業的發展,5月份中國汽車銷售市場在沒有政府刺激的情況下經歷了兩年來的首次增長(增長了7%)。根據5月份的另一項民意調查,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便計劃購買車輛的中國人中,有63%的人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他們有更大的意願購買自己的車輛。
此外,解除限制性措施後,北京共享單車的兩個主要運營商——哈啰單車和滴滴共享單車的使用量分別是之前的兩倍和三倍。哈啰單車方面表示,自4月份以來,該公司開展業務的所有中國城市中,用戶使用哈啰單車進行長途騎行(超過3公里)的次數是之前的兩倍。
報道稱,中國各地方政府嘗試通過技術手段扭轉這一趨勢,恢復公共交通使用量:在蘇州,公交車的發車頻率可以實時更改,以更好地控制社交距離;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政府鼓勵乘客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使用智慧手機付款,以追蹤用戶行程軌跡,當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行程軌跡與用戶重合時,會即時通知該用戶。(任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