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第一觀察|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2020-09-05 06:24:22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形勢,一場隆重的紀念活動如期舉行。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這篇5000余字的講話,既銘刻歷史,又昭示未來。其中,“偉大勝利”“必須堅持”“絕不答應”等振聾發聵的提法,引人振奮、深思。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11次提到“偉大勝利”,闡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深遠的意義。

  這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

  于中國人民,這場偉大勝利,堅定了全體中華兒女追求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的意志和信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産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偉大勝利”高度概括了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的制勝密碼,揭示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四個決定性因素。

  歷史與現實的相遇,總能激蕩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些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的寶貴財富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熠熠生輝,不僅是我們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的關鍵所在,也成為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燈塔。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7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滿目瘡痍、一窮二白,到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五個“必須”和五個“絕不答應”,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直至取得最後勝利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決條件,是開創未來的重要基石。

  與此同時,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因此必鬚髮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而五個“絕不答應”正是歷史給予中國人民的底氣,彰顯出中國人民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的堅定意志。

  鬥爭的最終目的,是謀求和平發展,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和信心,越要彰顯我們熱愛和平、推動和平的大國責任。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圓夢“兩個一百年”,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策劃: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張曉松

統籌:杜宇

主筆:黃玥、王鵬、劉碩

視覺 | 視覺:張惠慧、顧天成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標簽: